返回首页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上证报

  上证报讯 近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地区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共1101宗、16.6万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970宗、2万余亩,总价款约193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15亿元;各地共腾退零星、闲置宅基地9.7万户、7.2万亩,办理农房抵押贷款4.9万宗、98亿元。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

  据中国自然资源报8月17日消息,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自2015年3月启动以来,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试点内容更加丰富,在相关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也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征地制度改革在多年来征地实践和改进管理基础上,按照新的改革试点任务,着力在“缩小土地征收范围”上取得突破,在“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务实进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炼。截至今年6月底,已按新办法实施征地共1101宗、16.6万亩,形成了一些宝贵的改革成果。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授权,按照“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目标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作制度和政策体系,社会和市场对于入市集体土地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截至今年6月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地块970宗、2万余亩,总价款约193亿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15亿元。

  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启动以来,各地通过因地制宜土地推进改革,在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村民自治管理、探索新的取得方式以及盘活闲置宅基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加大闲置宅基地盘活力度,稳步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截至今年6月底,共腾退零星、闲置宅基地9.7万户、7.2万亩。各地在确权登记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办理农房抵押贷款4.9万宗、98亿元,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从地方来看,33个试点县(市、区)中,安徽省金寨县、西藏自治区曲水县、甘肃省陇西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三个试点县立足本地实际,结合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安徽省金寨县立足山区贫困县、自身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实际,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结合易地扶贫、水库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抗灾减灾实施、生态涵养区保护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精准脱贫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成果,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山区贫困地区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