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应该这样选择产业
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成长为发达国家的道路上,要制定怎样的产业政策,发展哪些产业,才能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近日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的产业政策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发展中国家应该针对既有的潜在比较优势产业来制订产业政策。
所谓潜在比较优势,林毅夫解释说,是指从要素生产成本来看产业在国际上是有竞争力的,但因为软硬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导致总费用太高,使得这个产业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竞争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林毅夫表示,政府可以利用产业政策因势利导,战略性的使用政府有限的资源,改善软硬基础设施,把交易费用降低下来,来支持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最大贡献的产业。
发展中国家在向高收入国家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一个相当高概率的事件。林毅夫介绍说,2008年只有13个国家成为高收入的经济体,其余的88个国家则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而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速度必须要高于发达国家。
以人均GDP来衡量,林毅夫表示,目前发达国家的最低门槛,大约是达到美国人均GDP的25%;而中等收入国家的最低门槛,则是人均GDP达到美国的6%~7%。
也因此,假定一个人均GDP是美国1/10的中等收入国家,要达到美国人均GDP的25%,跻身发达国家门槛,同时假定美国每年的人均GDP增长2%,那么,这个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以3%的速度增长的话,大概需要100年。
而要加速追赶,缩短跻身发达国家的周期,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就需要利用后发优势,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的结构来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跟技术,这样才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力,投资的回报率也最高。
同时,还要帮助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成竞争优势产业,对于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帮助其转型、转产或退出。
按照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和国际产业技术前沿的差距,林毅夫将产业分为5种类型——追赶型产业、国际领先型产业、退出型产业、新技术引发的弯道超车型产业、国防安全战略型产业。
其中,追赶型产业政策要想获得成功,就要选取符合该国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但是,政府如何选出符合该国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
根据历史经验,林毅夫说,要以与该国要素禀赋结构类似、快速发展、人均收入稍高的国家的产业为学习样板。所谓的人均收入稍高,是指人均收入水平大约高1倍的国家。
比如,20世纪70年代,毛里求斯以香港地区的纺织和服装业为样板,其人均收入大概是香港的50%左右;20世纪80年代,爱尔兰以美国的信息、电子、化工、医药产业为样板,其人均收入大概是美国的45%。
“追赶型产业政策的失败,通常是因为试图以人均收入5倍或者更高的国家的产业为学习样本。”林毅夫说。
而要找到这些追赶产业,第一步是找到那些高速增长、要素禀赋结构类似,人均收入比本国高100%左右的国家,或者20年前人均收入处于同一水平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选出在过去20年中增长迅速、可贸易、表现良好的产业的产品,或者是来自于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的进口产品;
第二步,则是要看本国是不是已经有私人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并找出限制其提高竞争力的因素和新企业进入的门槛,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步,对于那些没有本国企业或出口企业很少的产业,可以从第一步选取的国家中寻求外商投资,或者启动新企业孵化项目;
第四步,除了第一步选取的行业之外,政府还需要注意私人企业的自主发现,并为在新行业里成功的私人创新企业扩大规模和新进入提供支持;
第五步,在那些基础设施差、商业环境恶劣的国家,可设立警戒区或工业园区,打破企业进入的壁垒,吸引外商投资,福利产业集群;
第六步,政府或可以补偿上述先行企业,比如限定时期内的税收优待政策、提供直接贷款用于投资、提供外汇交易的机会等。
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拥有的国际领先型产业,林毅夫表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继续保持领先,则需要和发达国家一样进行自主研发,政府也要支持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来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对于失去了比较优势的产业,林毅夫表示,应该针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转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进行附加价值比较高的品牌、研发、渠道管理等;那些劳动密集加工的部分企业,就帮助其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收入和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帮助生产工人转移到其他行业再就业。
对于弯道超车型产业,林毅夫表示,这类产业的产品研发周期很短,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这类新兴产业给像中国这样拥有巨大科研力量和国内市场的国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弯道超车的机会。对这种产业,政府应该创造条件鼓励此类产业,比如提供孵化基地、风险基金、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类型的产业,也是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对于国防安全型的战略产业,可以由财政通过预算拨款或者政府直接采购来给予补贴。
林毅夫表示,每个中等收入国家,都有可能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因势利导下,帮助民企发展,利用后发优势,发展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其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从而实现经济收敛,成为高收入国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产业政策都是失败的。
林毅夫解释说,绝大部分的产业政策都失败了,因为它们都违背了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中国家不能在不具备发达国家发展产业的比较优势如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情况下,去发展和发达国家一样的产业。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根据这个框架制订产业政策的话,应该可以比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可以用30年左右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收入。”林毅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