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CPI连续3个月持平在2.3%,PPI同比跌幅连续4个月收窄。随着这两个数据的出炉,市场对经济出现“滞胀”的担忧开始减退。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通胀仍会继续保持温和走势,在目前经济显露企稳迹象、供给侧是主要矛盾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暂时处于观察期,短期收紧概率较小。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2.3%,连续3个月持稳在该水平。4月PPI同比下降3.4%,跌幅连续4个月收窄。
在分析CPI上涨的主要原因时,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表示,随着应季鲜菜大量上市,鲜菜价格环比大幅下降。不过,受清明和“五一”两个小长假影响,飞机票、宾馆住宿等部分服务价格上涨较快。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上证报记者说,蔬菜价格开始回落,猪肉价格涨幅趋缓,食品型的通胀压力有所减轻,制造业依然产能过剩,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预计今年全年CPI料将维持在2.1%左右的水平,整体通胀压力不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异常平稳,4月份同比增速和上个月持平于1.5%。未来随着食品价格进一步回落,前一段时间喧嚣尘上的“滞胀”论调将被证伪。
人民日报9日发表的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中,对于当前物价问题有两个重要判断: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
昨日的数据印证了上述观点。今年以来PPI数据持续回暖,但迄今该指数已经连续50个月同比负增长。机构普遍认为,尽管PPI跌幅持续收窄,但年内难以转正,并将拖累CPI同比数据。
言及未来政策,民生宏观研究团队认为,货币宽松不会因此转向,但考虑到增长企稳,宽松的边际在减弱。
李慧勇则表示,一季度有企稳的迹象,所以目前货币政策暂时处于“观察期”,短期收紧概率较小。他说,“有下行压力的时候就需要政策托一托,如果稳定了政策就要淡出。”(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