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广东省社会保险法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各险种参保人数稳步增长。据省人社厅介绍,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65亿人次,其中,基本养老保险7280.5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10019.82万人、失业保险2871.13万人、工伤保险3085.32万人、生育保险3222.91万人,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04.01%、98.68%、74.05%、16.15%、58.10%。
社会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9443.35亿元,比2010年底增长62.52%。
保障水平全国靠前
广东省的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总体靠前。
十年来,全省月人均养老金年均增长11.1%,2015年调整后达2400元,居全国第8。养老金地区差距缩小,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养老金水平的比值由2005年的2:1下降到现在的1.6:1。连续3年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2015年7月提高到100元。
不断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全省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规定的医保支付比例平均达到87%和76%,先后实施门诊特定病种、普通门诊统筹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政策,保障范围由保住院逐步拓展到住院和门诊双重保障。
积极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保障水平。在全国率先统一城镇职工和异地务工人员失业保险政策,2015年8月末全省失业保险金月人均标准1328元;2011年,第二次修订了《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连续10年每年将工伤伤残津贴标准提高10%,目前月人均达2548元,居全国第5;率先建立了工伤康复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2011年建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工伤康复综合基地,经综合康复后再就业率达到82%。
异地就医联网结算
广东省建立异地协作机制,编制使用统一的医疗保险三个目录(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医用材料报销目录)编码,并通过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全省22个统筹区可远程连接省级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平台,网上协作认证,结果互认,实现数据共享,各地可及时查询参保人在省内领取社保待遇情况,有效堵塞了可能存在的冒领漏洞。省本级建成全省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平台全面上线,全部地市成功接入平台。
大力建设“电子社保”。按照省政府推行网上政务和部中心“网上社保”要求,积极推行网上业务经办。目前,省本级和珠三角等市、县纷纷打造了便捷高效的电子社保服务平台。省本级已有33项业务进驻省政府办事大厅,同时升级改造互联网公共服务系统,加深网上网下对接度,实现了参保人网上业务申报,资料影像上传,实时查询办事进度、办理结果。全省30%的社保机构开展了“掌上社保”,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与参保人互动。
创新便民服务模式
创新便民利民的服务模式。省社保局、深圳、珠海、中山等市社保机构优化业务流程,在经办服务大厅启动“一人综合受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限时完成”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70%业务可以现场一次性办结,从一站式向一窗式推进。(张林 粤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