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汕头市市长郑人豪透露
厦深高铁连接线两年内建成
作者:吴璇 薛冰妮 程俊 龚萍 冯宙锋
昨日,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汕头市市长郑人豪、佛山市市长鲁毅、梅州市市长谭君铁、阳江市市长丘志勇分别就四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回答媒体提问。郑人豪透露,连接汕头广梅汕火车站的厦深高铁连接线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约两年内建成。届时,不仅汕头将有高铁直通香港,也将改变粤东地区高铁一票难求的局面。
佛山: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过万亿
在广东的珠三角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中,珠江西岸将被打造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佛山将如何发挥自己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优势?
鲁毅透露,根据2013年的统计数据,珠江西岸6个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工业总产值约8200亿,其中佛山独占4180亿,达50%以上。他表示,省委、省政府计划2020年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总产值达到两万亿左右,而佛山计划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达到一万亿左右。
鲁毅说,省政府规划了全省九大科技平台,机器人的应用是其中之一。佛山市政府已向省科技厅、省政府进行征询,希望将华南机器人研究院设在佛山顺德区,目前得到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原则支持。目前,很多机器人研究的研发机构、产业部门,包括一些高端的企业,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参与其中。
汕头:华侨试验区总体规划下月上报省政府
在广州、深圳和珠海发展自贸区的同时,汕头也将发展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郑人豪昨日透露,目前汕头已委托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交流中心的专家、学者、顾问编制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总体规划,同时也梳理了具有比特区更特和具有华侨特色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措施,该总体规划有望3月报省政府,再报国务院来批准。
他透露,跨境金融服务、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准入、文化教育医疗交流合作、土地海域管理使用、财税民政创新、华侨人员往来便利化等7个领域的60条政策目前正在中央各部委层面进行对接和磋商。“我们争取尽快把它拿下来,使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可以为我们广泛地吸纳海内外华侨华人资源。”
以色列理工大学分校明年招生
郑人豪还透露,全球著名的理工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将在汕头设立一座独立法人的大学,该项目将很快获教育部批准。汕头将在今年9月份启动校区建设,分北校区和南校区,今年底北校区100亩地要完成主体工程,明年开始集中招生,南校区则主要是按以色列理工大学的要求建一个科技创新孵化园区,“因为他们在全球办的三家分校,一个在纽约,一个在新加坡,到了哪里都有一批全球著名的高新科技集团和公司围着他们转,自然在大学周边形成了高新科技孵化基地和园区。”
他介绍,首期将依托汕头大学招生。近期的招生规模是1500人-2000人。远期招生规模为4000人。该校将侧重研究生培养。校舍建设资金由省政府出资,土地则由汕头方面提供。
投资60亿建过海隧道
郑人豪昨日介绍,厦深前年通车后,连接汕头广梅汕火车站的厦深高铁连接线已于去年11月开工建设,约两年内建成。“目前该项目在汕头境内无障碍施工,潮州境内也已经开始征地拆迁,整个推动非常顺利,最快有望在两年内建成通车。”
届时,从汕头中心城区就可以坐高铁始发前往厦门、上海方向和深圳、香港、广州方向,甚至可以经梅州往江西和北京方向。
郑人豪还透露,除了去年建成通车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外,今年初汕头已开工建设内海湾的过海隧道,投资60个亿,6.8公里长,双向通车道。
阳江:五金刀剪走向国际 品牌是弱项
历史悠久的五金刀剪产业是阳江的传统特色产业,有“阳江十八子”等享誉全国的知名品牌。丘志勇昨日坦言,随着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如果不提升产业,传统五金刀剪产业将无法跟国际市场竞争。
怎样利用创新驱动将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推向国际市场?“最关键还是品牌,品牌是我们的弱项,”丘志勇说,阳江的五金刀剪每年出口都超过10亿美元,但是都是贴牌生产。
丘志勇表示,阳江将从三方面提升五金刀剪这个传统产业:一个是装备技术,第二个是原材料,三是品牌。他透露,国家钢铁总院已在阳江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研究如何缩小原材料等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以及工艺、外形的不断创新。
梅州:未来七条铁路交汇
谭君铁昨日透露,梅州将定位为潮汕地区向北拓展腹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梅州将承担起把潮汕地区向北的路打通的重要任务。
他透露,根据国家的规划,梅州未来将建成铁路交通枢纽。在铁路建设方面,鹰梅铁路将在今年或明年动工,同时,梅州也在谋划赣深铁路向东走,并开通梅州到龙川-龙岩的铁路,加上现在的广梅汕和已动工的三个高铁项目,今后有七条铁路在梅州交汇。届时,梅州将成为粤东西北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闽西、赣南、粤东地区的交通枢纽。
产业方面,梅州计划在丰顺、五华、兴宁、梅县建设“丰华兴梅产业集聚带”。同时,还将建设一个保税区,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并借助高铁站打造一个高端生活区、商务区,解决高端人才在这里聚集的生活配套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薛冰妮 程俊 龚萍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