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12月23日,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紧迫性,全面部署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和具体举措,这对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做好下一步“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有望实现“十一连块”,农村改革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良好势头,为经济社会稳中求进提供了支撑、增添了底气。
要清醒看到,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主要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倒挂,“黄箱”政策接近上限,在两个“天花板”挤压下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在两道“紧箍咒”制约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加;城乡要素加速流动,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难题倒逼改革。破解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制约,必须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新一轮农村改革,着力破除的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创新体制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深化农村改革,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完善顶层设计,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进一步激发农村社会发展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农村情况千差万别,生产力水平各不相同,农业现代化不能一个模式“齐步走”,既要因地制宜,鼓励创新,也要坚守底线,试点先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形成多路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改革方方面面,必须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新时期,要在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国情,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强农惠农,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科学谋划,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形成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全面增强城市对农村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法治保障。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领域,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潜力也在农村。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持之以恒强农业、富农村、惠农民,做到思想不放松、政策不减弱、改革不停步,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