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芳曼
9月末M2增速剔除了“冲时点”因素影响,未来将稳定在13%左右的目标区间
10月16日,市场高度关注的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揭开了面纱。
央行统计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0.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32.72万亿元,同比增长4.8%。“目前M2增速基本上仍在年初预期调控目标范围内。预计未来货币供应量仍会保持平稳增长,稳定在13%左右的目标区间。”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9月末M2增速是剔除基期‘冲时点’因素影响后的可比口径数据”,盛松成坦言。
原来,多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时点考核,为了完成规模任务,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往往会人为地增加存款、贷款,业内称为“冲时点”。为了有效遏制存款季(月)末“冲时点”现象,9月11日,银监会、财政部、央行联合发布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的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并严禁商业银行通过高息揽储、非法返利等手段对存款“冲时点”。
“这一政策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实质上的不连续与不可比”,盛松成说,今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仅为0.9%,基本不存在“冲时点”现象;而去年同期则高达2.4%,具有明显的“冲时点”特征。“因此,今年9月到明年8月如果仍按照原来的方法计算货币供应量增速,货币供应量实际增速将被大幅低估,影响社会各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准确判断。”
“为此,需要剔除不可比因素,也就是剔除去年同期存款‘冲时点’的金额。经可比口径调整后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可基本纠正货币供应量增速的低估”,盛松成说。
他强调,随着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潜在增速放缓,未来货币信贷增速可能总体会趋于下降,对此应客观看待。同时,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货币短期波动性增大,因此不宜对货币增速的短期变化过度解读。
全年人民币贷款可能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专家认为利率存准率将基本保持稳定
盛松成认为,总体看,当前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信贷结构继续改善,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
初步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比最高时的去年同期少1.12万亿元,但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的2009和2010年同期平均水平多1.56万亿元。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68万亿元,9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572亿元,超出市场预期。“从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的数据看,全年人民币贷款可能会不低于甚至超过9.5万亿元,可能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盛松成说。
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信贷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比如,前三季度,棚户区改造贷款同比增长79.4%,增速比上季度末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52.9个百分点;再如,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比同期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4.1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8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3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判断,未来,央行和监管部门鼓励银行合理投放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将适度加大。“但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会改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将基本保持稳定,央行将继续采取定向操作,加大结构性支持力度,多措并举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9月末外汇储备没有跨过4万亿美元大关,外储增速放缓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现象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9万亿美元,离4万亿美元仅一步之遥。令人略感“意外”的是,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89万亿美元,不仅没有跨过4万亿美元大关,还比6月末减少了0.1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不增反减,可能是因为一方面,虽然贸易顺差较多,但由于企业改变了对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预期,结汇有所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资本流出也有所增加。”连平说,“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现象。”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曾表示,外汇储备积累增强了中国的国力,提高了我们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提高了国际清偿能力。但是,任何事情有利必然有弊,外汇储备多也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由此带来的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比较多,可能带来通胀压力、资产价格上涨压力。此外,外汇储备多也会导致经营管理难度加大,并且容易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触发一些贸易或投资的摩擦。
“可能刚开始外汇短缺时增加外汇储备带来的好处是主要的,但随着外汇储备增长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带来的一些负面的作用就会大一些”,管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