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表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望对此做出具体部署。按照惯例,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将召开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两大会议将全面落实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战略部署,预计重点围绕粮食安全、生态农业、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
多项政策将进一步细化
生态农业受关注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6项主要任务,保障粮食安全被放在首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张元红认为,粮食“十连增”后再增产面临诸多难题。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粮食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紧迫感。
在即将召开的两大农业会议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政策有望进一步细化。业内人士称,这些政策的直接影响可以理解为农用土地集约化、土地交易市场化、土地收益资本化。农用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生产效率;其次,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城市化的效率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的公平性;再次,建立在确权基础上的土地资本化有利于提高农民土地收益的获取渠道,以及提升农民财产性收益。另外,在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的财税改革同步推进的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未来的推进比较乐观。
业内人士表示,预计国家将通过出台贷款、税收、补贴、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序促进农地的规模化集中。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包括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大型物流园区、专业农资服务组织,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加。
生态农业受关注
农业部人士表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或与生态农业有关。过去十年,粮食产量虽然喜人,但代价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与对农产品消耗的增加,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业内人士预计,绿色化肥、农业循环经济、生物质发电这三大领域有望成为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扶持的重点对象。申银万国分析师张圣贤表示,生态农业需从四个方面布局:一是减少污染,降低投入,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化肥、可降解膜和节水灌溉设备;二是开展循环经济,实现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三是低投入、高产出,进行育种技术、饲料研发和农产品深加工;四是土壤修复和检测。
强化科技支撑 提升粮食有效供给能力
□本报记者 郭力方
未来一段时期,要贯彻落实好粮食安全新战略,必须练好粮食安全“内功”。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靠的新品种,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上年增长2.1%。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60000万吨大关,实现了10年连续增产。但是,在“丰盈”数字背后,是连年“缺粮”的事实。此前近20年,我国坚持的粮食安全基本原则是“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但到2012年底,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有关部门人士表示,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目前已超过1/3,将很快接近或超过一半。
一直以来,在国内流行颇广的观点是,粮食安全不必过度强调自给,可依靠进口予以调节。当前的国内外粮食供需形势证明,通过国际市场调剂空间十分有限。仅以大米为例,近年来,国际市场大米贸易总量为每年500亿至600亿斤,仅占我国大米年消费量的15%左右。世界粮食生产量与消费量不同步增长,世界谷物库存消费比目前已接近30年来最低。近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些粮食主产国颁布粮食出口禁令。
结合当前全球粮食供需形势,国家明确的粮食安全战略更突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可谓切中要害。这要求,维护我国粮食安全需政府和企业更加立足于国内。未来一段时期,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战略,练好粮食安全的“内功”,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应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研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靠的新品种,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增强粮食有效供给能力。在耕地面积有限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成为提高产量惟一办法,而这主要有增加农业要素投入和推动科技进步两种途径。在物质投入边际效益不断下降情况下,现代科技必然成为粮食增产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其次,进口粮食只能是对国内生产的必要补充,故有必要开展多边粮食贸易。这一点,邻国日本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近年来,日本进口农产品来源地一度遍及全球。正是依靠多边粮食贸易战略,日本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证了本国粮食安全。通过粮食多边贸易可帮助发展中国家利用好可耕地,也可有效增强我国粮食供应安全系数。
最后,在政策上建立粮食补贴长效机制,完善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体系。各级政府首先应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加大粮食补贴和奖励等方面的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地方配套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例如,可按农民粮食生产投入、产量等实际情况进行补贴,采取动态补贴方式,让农民每年都能保持一定利润空间。还应引入小麦等粮食生产各级行政长官负责制,将粮食安全纳入政绩考核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