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夏粮再获丰收,秋粮生产前期基础较好。但7月下旬以来,江淮以南水稻产区持续高温少雨,日最高温度持续在35℃以上,不少地方突破40℃,历史罕见。高温无雨天气导致江淮以南地区旱情持续发展,皖北地区旱情也开始显现。截至8月18日,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717万亩,其中重旱630万亩,部分中稻发生不同程度的高温热害。
针对严重的高温干旱,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全力推动抗旱和防御高温热害工作。一是紧急动员部署。省政府先后3次召开抗旱专题会议,专项安排2000万元抗旱资金和1.3亿度抗旱用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赴农业一线检查指导抗旱战热害工作。8月6日,启动抗旱四级响应,8月12日提升至三级,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二是及时制定方案。针对干旱高温发生情况,省农委组织专家制定并印发《抗灾技术方案》和水稻、玉米田管技术意见,提出水稻防御高温热害预案,指导农民因地因时因墒因苗落实好田管措施。三是开展巡回指导。先后派出6个工作组和50位省级专家,深入水稻主产区调查高温热害影响情况,实地指导高温热害防御工作,并组织委属44个处室对口联系44个水稻、玉米主产县,一线指导,现场服务。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农业抗旱应急响应的要求,组织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动抗旱和高温热害防御措施落实。截至8月19日,全省浇灌面积2631万亩,喷施叶面肥1690万亩。
目前,正值中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和晚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安徽各级农业部门将以推进科技抗灾为中心,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强,坚决打好抗灾促秋粮丰收攻坚战。狠抓政策落实。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水稻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政策,以及省级抗旱专项资金和抗旱农机具补贴等资金,支持农民开展抗旱和防高温热害。细化实化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农民加大对抗灾生产的投入。狠抓分类指导。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高温干旱情况,评估对生产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期,要搞好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增强抗逆性,促进粒籽灌浆,提高千粒重,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晚稻要视生育进程情况,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确保安全齐穗。受旱的玉米田块,尽量补水灌溉,满足玉米抽雄开花授粉灌浆对水分的需求。狠抓改种补种。结合落实中央财政改种补种的补助政策,制定实施方案,把补种面积和作物落实到县、到乡、到村。对绝收的田块,指导农民及时改种补种短生育期的粮食和蔬菜等作物,做到能补一亩是一亩,大季损失小季补,尽力减轻灾害损失。狠抓病虫防控。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粘虫等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搞好病虫监测预警,适时发布病虫信息。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实现“虫口夺粮”。此外,要及早安排秋冬种生产,制定好秋冬种技术方案,落实好种植面积,搞好种子和农资供应,搞好农机检修和农机手培训,继续抓好主产区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确保在播种前发放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