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十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既不难也不易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两个新指标中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舆论认为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那么,这个计划能否如期实现、怎么实现?就百姓关心的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新指标, 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 张卓元向记者表示,要实现这个指标,既不难,也不易。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诚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1
如果这一计划能够实现,将形成5-6亿的中等收入人群
深圳特区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两个新指标,您曾经参与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的起草工作,请您谈谈这两个“翻一番”的新指标、特别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新指标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张卓元: 十六大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时,具体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对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是“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十七大提出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城乡居民收入目标则是“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十八大对收入分配则首次提出了具体量化指标,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那么,最引人注目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提出是有其来历的。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到2010年时,GDP就比2000年增长了1.7倍,人均GDP也增长1.5倍。按这样的发展态势,十七大提出的“2020年的人均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的小康社会目标,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了!
于是,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新指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特别是要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
从定性的目标到定量目标,由宏大的经济发展目标到具体的民生指标,这无疑是个进步。既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展示,更是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如果这一计划能够实现,将形成5-6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这不仅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最坚实的基础,而且也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深圳特区报: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世界上哪些国家曾经实施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它对于这些国家走向富裕强盛起了哪些积极作用?
张卓元: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保持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同步协调地发展,是强国富民的有效举措。
例如,上世纪60年代初的日本,面临着与我们当前同样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挑战。日本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购买力,采纳了经济学家的建议,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到1968年,日本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经济强国。到1973年,国民收入增加了2倍。日本也因收入倍增计划而在国内诞生了一个强大且稳定的中产阶级消费群体,成为支持日本经济继续发展的动力。
虽然美国政府没有正式提出过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但美国的许多公司的做法也同该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决定将工人的工资从每天2.5美元大幅提高到5美元,这样的工资比当时制造业的平均小时工资高出了一倍。福特公司的高工资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就在实施新工资政策的当年,公司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1%。
2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既不难,也不易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能否实现?怎样实现?
张卓元:“十年翻一番”,意味着每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速度需要达到7.2%。要实现这个指标,既不难,也不易。
说不难,从指标看,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目标设定是合理的。因为按可比价格计算,过去10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9.5%和7.4%,过去30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均为7.4%。如果继续保持过去30年的平均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都还很大,这也充分考虑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长和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新格局。我国人均收入起点比较低,增收潜力很大,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着力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我国现在更有条件实现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的预期指标。
说不易,是因为过去低水平下收入的快速增长相对容易,在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后,再保持同样的速度,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要实现收入倍增的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并取得重大突破。
3
不失时机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深圳特区报:您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主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张卓元:实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必须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好以下着力点。
一是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主要靠深化改革。 当务之急,是要改革干部考核体制和财税金融体制,建设服务型政府,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加大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力度,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适当限制高收入群体收入的增长,使“基尼系数”逐步降下来,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
当前,深化改革会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和反抗,困难重重。所以,李克强总理日前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实质所在。与此同时,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人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伸张公平正义。要认识到,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才能争取到2020年前后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三是财政支出应更多地用于惠民生。要逐步使我国财政从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变,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提高财政支出中用于改善民生的部分。 同时要注意,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时,要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让他们得到的实惠多一些,以利于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四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农村迁移者的收入水平,进而增强他们的消费能力。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必须尽快破除传统的户籍制度,减少流动人口的流动成本,同时城市内部体制的变化必须尽快主动适应人口流动的现实,无论是在地区的公共财政使用上,还是在城市规划与公共设施建设上,都应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需求,真正发挥服务型政府的积极作用和功能。
五是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功能不仅在于能使劳动者免除后顾之忧,从而产生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还在于能减轻他们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这客观上也是增加了劳动者实际收入的“含金量”。此外,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再分配领域中调节贫富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缩小他们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何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