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国家林业局信息办紧紧围绕林业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党组关于“加快林业信息化,带动林业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坚持“五个统一”、坚持信息化服务林业大局、服务司局、服务基层、服务林农“四个服务”的工作理念,科学谋划、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为发展现代林业和服务全局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2012年林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按照《2012年林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要点》要求,林业信息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主要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信息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向资源监管领域拓展。完成林业资源综合监管服务体系试点建设项目,开发了森林资源监管、湿地资源监管、荒漠化资源监管、生物多样性资源监管等4个子系统,通过国家和省级交换平台,可方便提取业务数据。扩建了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包括多级数据交换中心建设、林业应用服务架构平台建设和多元数据转化与集成系统建设,实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级两级资源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全国林业一张图”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林业信息化由基础建设向核心业务拓展。二是向林业监测领域拓展。启动实施了国家卫星林业遥感数据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提供对林业资源综合监测所需的各类遥感信息及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产品发布系统以及综合监测遥感数据产品,通过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集中接入、管理、生产和分发,实现林业各监测专题的遥感信息及平台共享,并与国家林业局现有的公共基础信息、林业基础信息、林业专题信息以及政务办公信息等整合,提高林业监测的效率。三是向综合服务领域拓展。积极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沟通协调,推进“金林工程”、北斗示范应用、云计算平台、林农信息服务、林权交易平台等项目的审批立项,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高林业信息化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网站建设成绩突出,信息发布数量质量大幅提升。一是积极扩大网站规模。中国林业网站群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种苗基地、自然保护区子站1000个。整合全国市县级林业门户网站,打造林业系统国家、省、市、县四级网站群。二是精心做好信息发布。不断完善优化中国林业网,网站信息发布量、访问量快速攀升,已经成为快速高效发布各类政务信息的重要平台,外网访问量突破6亿人次。全年通过中国林业网发布各类政务信息30万余条,举办在线访谈和在线直播活动20多次。国家林业局办公网信息发布量突破100万条,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中国林业网每日信息发布量突破100万字,每日访问量突破100万人次,由部委网站第10名跨越到第4名,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了中国政府网站领先奖、运维管理奖、精品栏目奖等重大奖项。三是全力做好重大活动保障。全力做好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两会、十八大学习贯彻会议以及各种电视电话会议等的保障服务,及时发布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情况。四是加强评测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测和全国林业网站绩效评估工作,优化并完善了评测指标、评测范围、评测方式,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五是积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积极开展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件大事、全国林业十大关键词、全国林业信息化十大关键词评选和“信息改变林业”网络故事征文大赛、生态林业铸辉煌、民生林业的脊梁访谈、鹦哥岭专题等活动。
(三)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办公效率进一步提高。一是升级应用系统。总结两年来的使用情况,结合新的需求,不断修改完善国家林业局综合办公系统,在刚结束的“中国电子政务十年实践进程最佳案例颁奖大会”上荣获“中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提名奖”。二是建立综合办公系统群。扩大京外和国家林业局院外直属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全局全网全覆盖无遗漏,选定15个专员办先行推开。三是研究推行电子签章。逐步取代手动签名,增加防伪性和规范性。四是移动办公全线推开。司局级领导做到了全部实现移动办公,彻底打破了传统办公方式的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四)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得力,关键时期经受住考验。一是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召开全国林业信息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行业进行安全工作部署,特别是确保了十八大期间的网络信息安全。二是进行专项建设。启动实施国家林业局内外网安全等级保护建设项目,努力增强安全防护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各类检查。积极开展了林业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监督检查,完成了国家部署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自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四是部署建立保护系统。建设了全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综合管理系统,完成信息系统等级验收,通过等级测评,实现了等级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五是建立完备的应急机制。相关岗位实行全天7 24小时值守,保障了全年信息安全工作无事故,成功抵御了黑客和木马6万多次攻击,确保了十八大等关键时期国家林业局网站和网络的安全运转。
(五)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服务功能全面拓展。一是开发建设新的数据库。研究建设中国林业数据库和中国林业数字图书馆,制作全国林业系统电子通讯录,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便捷的沟通交流渠道。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将国家林业局互联网出口带宽由100兆扩容至200兆,大大提高了网站的访问服务速度和质量。三是积极推动各地发展。首先是示范带动,及时总结示范省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组织开展林业信息化示范市、示范县建设,树立典型,培养典型。整体推进林业信息化工作。其次是检查推动,先后对甘肃、辽宁、吉林等省进行专题指导,组织开展湖南、辽宁等省林业信息化系列推介活动。再次是测评促动,在总体测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各地各单位网站绩效评估和单项指标评估。四是积极推进技术合作交流。积极推进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与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干部管理学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全国林业信息化教育基地、全国林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开展“国家林业信息化服务产业园”战略合作。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电信等单位,积极推动智能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实施,组织申报了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申报了4个林业物联网应用国家标准项目,推进了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五是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制定了机房、安全保密、协作组会议、综合办公系统管理等几十项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基本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印发了《林业信息网络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林业信息网络项目支出预算由信息办归口管理,为今后实现林业信息化资金统筹安排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强舆情监测,规范了信息发布审批机制,强化了网络泄密失密防范工作,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编辑《今日网情》近100期,确保国家林业局领导及时掌握相关舆情。加强标准建设,林业信息化标准稳步推进,有5项标准即将正式颁布实施,14项标准完成评审上报工作。加强对外推介,编纂印发了《中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和《中国林业信息化》系列丛书,系统总结、推介林业信息化建设成果。
(六)自身建设扎实有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一是组织机构相继成立。信息办先后申请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加强了组织建设。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单位文化建设,着力培养青年干部的业务能力。组织成立中国林业网编辑委员会。目前,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拥有信息化独立机构的已达27家,占省级机构总数的2/3。二是强化了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林业信息化培训工作,加强林业信息化队伍建设。与有关高校联合建设了林业信息化教育基地、培训基地,举办各种林业信息化培训班,重点培训OA系统使用、移动办公系统使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提高林业信息化素质。三是建立了林业信息化专项基金。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创建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林业信息化专项基金。积极支持碳汇基金会开展网络碳汇植树活动。四是机关两建工作扎实有效。不断加强国家林业局信息办自身队伍及文化建设。以迎接十八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一迎五创”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积极申报了“学习型党组织”和“党日品牌”,促进了业务建设和人员成长,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积极争创先进工会。
二、加快推进2013年林业信息化建设
2013年是全国林业信息化全面加快推进的第五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根据党的十八大、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结合当前工作实际,2013年林业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力,召开一次会议,出台两个文件,抓好建设、应用、运维三个重点,强化服务大局、服务司局、服务基层、服务林农四项服务,提升信息服务、辅助决策、提质增效、安全保障、社会影响五大能力,努力使林业信息化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作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顶层设计,再次动员部署。一是组织编制《中国林业云发展规划》、《中国林业物联网发展规划》和《中国智慧林业发展规划》。在《纲要》的基础上,深化顶层设计。二是组织召开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结合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分析“十二五”前期工作,深化认识,统一思想,研究部署“十二五”后期工作。三是研究出台《国家林业局关于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网站管理和信息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过意见的发布实施,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政策指导。
(二)加快项目建设,拓展服务内容。一是启动支撑林业核心业务的“金林工程”。通过信息化龙头项目“金林工程”的启动实施,建设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充分发挥林业生态主体功能为宗旨,以林业基础资源信息整合和建库为核心,形成覆盖林业主体业务、贯穿上下的政务信息化体系和规范、科学的网络化林业资源管理流程,全面提高林业支撑国家宏观决策、协同其他业务部门、服务社会和林农的基本能力。二是推进林改综合监管服务、林农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林业信息化服务基层、服务林农的思路,积极与林改司合作,深化服务内容。三是加强国家林业局自身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国家林业局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国家林业局高清视频建设项目》等项目的立项审批,进一步改善局本级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局本级的服务能力。四是支撑产业体系建设,建立林业产业监测、分析、预警体系。五是加强示范建设,进一步发挥林业信息化示范省、市、县作用。
(三)优化网站质量,提升应用水平。一是加强网站建设,继续扩大市县林业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站群,建设主要树种、珍稀动物等专业网站群。着手建立800个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种苗基地子站, 300个自然保护区子站、20个主要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网站、20个主要造林树种的子站、25个珍稀动物子站,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国林业网站体系,快速扩大网站群规模,提高网站的影响力。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完善中国林业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网络博览会。继续完善中国林业数据库,在整合已有资源的基础上,购买中国林业统计信息库等6个数据库,并与林业遥感数据库、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链接。继续扩大数字图书馆规模,形成内外网分别部署的格局,为林业系统各单位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扩建网络博览会和网络博物馆,对部分功能进行升级、增加数据内容。三是进一步做好网站内容保障,积极推进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测和全国林业网站绩效评估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四是建立林业综合办公系统群。提升办公自动化建设应用管理水平,优化升级办公自动化系统。做好局办文函的制版、印制工作。五是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在成功举办首届全国生态作品大赛和网络故事征文大赛的基础上,依托中国林业网开展第二届全国生态作品大赛,丰富网络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加强运维管理,保障信息安全。一是做好网络、网站、各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加强运维精细化管理,提升运维服务水平。推进林业行业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力争60%的省级单位扩展到县。完成邮件网关管理系统升级工作,增强垃圾邮件隔离能力,改善邮箱使用环境。二是全力做好信息安全和等级保护工作。继续推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建设,指导行业等级保护测评和整改。发布行业等级保护定级指导意见及指南。完成新上线的系统的等级测评工作。开展等级保护的司局长培训及等级保护管理系统培训工作。全面完成等级保护项目建设。三是加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增加安全防护工具,购置信息安全消除工具软件,防止硬盘存留不合规的信息及因硬盘损坏导致内网信息泄露的事故发生。以等级保护项目建设为契机,提升信息安全运维队伍建设。为新建网站群部署网页防篡改软件,提高网站防护能力。四是继续推进软件测评中心成立。积极与相关司局和部门沟通,建立林业软件评测机构。引导新建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倡导安全运维体系建立,建立稳定一致的行业测评体系。推进保密机房建设立项和软件正版化工作。
(五)推进标准建设,深化培训交流。一是积极推进已立项标准的编制、修改和审查上报工作,确保按期完成编制任务;有计划地开展重点林业信息化标准的预研究工作;推动全国林业信息数据标委会改选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变更工作,做好标委会秘书处各项工作;动态完善林业信息化标准项目储备库,加强国内信息化相关标准的梳理、汇编工作。二是在举办首届林业CIO研修班的基础上,举办第二届林业CIO研修班;组织林业信息化专题技术培训班,整体提升信息员队伍素质;积极开展调研活动,采取系统内上下互动、左右交流等形式,促进各省彼此学习借鉴,缩小区域之间的信息化发展差距;指导各省级林业信息化主管部门举办信息化培训;积极参加有关司局组团的国内外信息化培训班。
(六)加强综合管理,抓好机关两建。一是扩大资金投入,稳定投资渠道。主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将林业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信息化总体规划。加大现有林业建设项目信息化投资整合力度。积极吸纳社会投资,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二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信息化人员整体素质。健全信息办组织机构建设,配齐班子成员,优化人员队伍结构。督促各地各单位加强林业信息化管理机构组建,切实承担起林业信息化的具体职责。三是建成信息办工作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规范工作流,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四是加强学习,继续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密结合中心工作、提高自身素质、用会议精神指导信息化工作。深入推进信息办文化建设,办好《林业信息化》、《今日网情》。五是进一步抓好党的建设、工青妇等工作,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2013年,国家林业局信息办将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