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省前7月投资数据出炉,民资鼓励政策迈入升级版
新一轮民资开放蓄势待发
PPP条例年底出台,分类型改进优化措施细节仍待明确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各地统计局和发改委获悉,随着湖南省投资数据的新鲜出炉,截至目前,近一周内已有19省份集中公布前7月投资数据,其中8个省份的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民间投资8.8%的增速。
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仍在密集发布,向民资开放的重点领域不断扩容,支持民间资本控股成为亮点。专家表示,民资鼓励政策已经迈入升级版。根据相关部署,今年年底前将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条例,近期还将就PPP条例再次征求意见。条例主要起宏观促进作用,细节仍需进一步明确。
8省份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均值
目前已公布前7月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19个省份中,8个省份的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增速。
湖南省民间投资增速遥遥领先。1至7月,湖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至6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结束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个月的回落。其中,前7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2.3%,高于整体投资增速11.9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速贡献显著。
紧随其后的福建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1.7%,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另外,安徽、浙江、青海、云南、辽宁等省份民间投资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安徽前7个月民间投资增长18.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0.1%提高到64.2%。浙江前7个月民间投资增长16.5%,占投资总额的64.0%,比重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青海前7个月民间投资增速达到14.9%。云南前7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7%。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省1至7月民间投资增长12.3%。从投资主体看,民营企业正重新成为投资主力军。民营企业项目到位资金1138亿元,同比增长48.8%,超过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项目到位资金的总和。
“民间投资对地方稳投资、补短板的作用明显。”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志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民间投资加快主要基于两大原因:一是民间投资制度壁垒逐步缩减。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大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打破了以往对民间资本的各种制度瓶颈,激发了民间投资活力。二是对经济发展预期看好,市场自发增加投资力度。
向民资开放重点领域再扩容
今年以来,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密集发布,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加快补短板成为主旋律,民间投资被寄予厚望,向民资开放重点领域不断扩容。
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强调,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
8月15日,国家发改委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丛亮指出,下一步特别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好改革开放和放宽市场准入的一些重大举措。在铁路、民航、油气、电信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聚焦补短板、扩内需、稳就业,在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方面,向民间资本集中推介一大批商业潜力大、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积极支持民间资本控股。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的附加条件,帮助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难题。
“重点领域优质项目对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尤其是支持民间资本控股,将极大激发民间资本参与相关项目投资的积极性,对民间投资增长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企业研究处处长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下一步最有可能优先突破的领域可能是环保领域。民间资本可以在环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事实上,环保领域之前不乏民营资本控股的案例。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2004年住建部特许经营改革之后,大量污水厂和垃圾焚烧厂的单体BOT模式迅速推开,国企、民企也包括少数外企均获得一定的控股份额。目前,仅从特许经营而言,污水领域国企和民企的控股比例大约是8:2,垃圾焚烧领域则是6:4。
PPP条例细节仍待明确
在激发民间投资过程中,PPP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热点。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
对于PPP立法,业内期待已久。2017年7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2018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PPP条例被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在此前PPP项目库规范过程中,部分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对PPP有点失去信心。在此情况下,PPP条例被中央督促尽快出台,显得格外重要。”薛涛说。
王志刚认为,PPP条例的出台有助于激活中国庞大的民间资本,实现公共投资的乘数效应,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经过一年多的讨论,条例的细节还需要在发布时进一步明确。”薛涛认为,总体来看,PPP条例主要起到宏观促进作用,未来PPP条例需要照顾到各种领域和PPP的各种模式,分类型改进优化措施仍待讨论。针对每一种不同的PPP类型,还需要多部门和各行业拿出细化方案。
在薛涛看来,民企参与PPP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环境。以往金融机构往往追逐政府信用和企业信用,民企不占优势。
“PPP顺利推进的前提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对投资有一定的激励,同时还要有必要的约束以避免助长隐性债务风险。要更加注重投资效率和投资质量,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王志刚说。(记者 班娟娟 王文博)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高畅)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2018年底前制定出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由司法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这意味着影响10多万亿资金规模PPP项目的条例将在今年底出台。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PPP行业中的法律问题是难点,通过PPP条例规范发展PPP模式,对不规范的行为纠偏,明确导向,有助于稳定市场各方预期,有效防控风险,有助于进一步有效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助力PPP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吴亚平在“中财PPP大讲堂”上表示,从短期来讲,PPP政策调整比较大,不仅仅是PPP政策,投资、融资涉及到的也比较多,都对PPP行业发展有影响。
“政策密集出台,地方政府包括投资人、金融机构要消化政策,这也是对PPP再认识的过程。”吴亚平表示,“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消化政策之后,或者政策稳定之后,有理由相信PPP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PPP双库专家薛起堂认为,PPP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法律问题。因为PPP国内没有统一立法,很多地方政府对于PPP政策理解不当,所以有些项目暂停了。
薛起堂说:“具体到PPP里面有若干个问题,比如采购,到底适用于政府采购法还是招投标法?这是分歧之一。还有政府与企业的合同,到底是民事合同还是行政合同,涉及到纠纷的时候,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条例出台之后,或会对这些问题有所规范。”薛起堂认为。
财政部PPP库专家、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在实践中,PPP项目有三个难点,一是法律关系主体比较多,管理比较难,涉及到政府、社会资本方、投资建设方、运营管理方。项目有投资主体、建设主体、运营主体,但是项目最难的不是投资、建设,而是运营。所以,地方政府往往在签订协议时特别强调运营,能够盈利。这是第二难。第三,项目周期比较长,回报比较难。所以,造成市场对PPP有畏难情绪。”
“要真正解决PPP问题,不仅仅是顶层设计,在法律层面国家要出台相应的条例。如果从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政府条例,自上而下形成法律条例,界定好权利、义务的界限,使PPP在运营过程当中规避各方面风险,PPP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薛涛说。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下称PPP条例)将加速出台。
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的举措中,明确了2018年底前制定出台PPP条例,由司法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负责。
由于PPP条例将影响着10多万亿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命运,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法制办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PPP条例意见稿”)公布于众征求各界意见。有别于此前各部委出台的PPP规范文件,这是我国目前法律层级最高的PPP条例,总共7章6000余字,意在规范PPP发展和解决当前一些问题。
PPP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称,为了规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资本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
不少PPP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PPP条例的目的就是规范发展PPP模式,充分发挥立法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把明确导向、稳定预期,规范行为、防控风险作为立法的重心,确保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积极稳妥推进,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去年以来,财政部不断规范PPP项目,封堵地方政府借PPP模式变相举债。这也体现在PPP条例征求意见稿中:PPP合作项目协议中不得约定由政府回购社会资本方投资本金或者承担社会资本方投资本金的损失,不得约定社会资本方的最低收益以及由政府为合作项目融资提供担保。
由于PPP项目合作期在10年以上,地方政府能否按照合同履约也是社会资本最为担心的情况。上述《通知》将PPP条例作为坚决纠正一些地方政府不守信用承诺、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的重要举措。
此前的PPP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国家保障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资本方依法平等参与PPP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排斥或者限制非公有制社会资本方依法参与合作项目。
为确保PPP合同能够正常履约,保障合理回报,PPP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PPP合作项目协议的履行,不受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负责人变更的影响。对合作项目协议中约定的财政支出事项,应当足额纳入年度预算,按照规定程序批准后,及时支付资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合作项目协议中的相关政府承诺和保障,并为社会资本方实施合作项目提供便利。
PPP专家、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曾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其实此前部门规章也强调保障民营资本合法权益,但这次法律层级更高的PPP条例再次强调这些内容,地方不遵循条例就是违法,这将促进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PPP项目。
不过PPP条例征求意见稿还是收到不同的意见。去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召集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领域专家征求意见,专家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包括,PPP主管部门如何明确、针对目前PPP政策打架情况如何统一、物有所值是否列入等。
截至2018年6月30日,财政部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总计7539个,拟投资额约11.5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