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触底回升!4月末M2同比增长8.3%

中国人民银行11日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42亿美元。4月末,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中国央行11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阶段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M2增速趋稳 M1增速或已经接近底部

4月末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M2未再继续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增速出现趋稳。值得关注的是,M1低增速已持续数月,且已连续两月低于M2增速。

  4月末M2余额173.77万亿元,同比增长8.3%。M2未再继续呈现逐季回落的态势,增速出现趋稳。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M2增速趋稳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协调有效推进的结果,有利于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和减少资金内部嵌套循环,也有利于宏观上稳杠杆,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东北证券宏观团队分析称,二季度M2增速将反弹,预计未来几个月将继续回升。“但是我们仍强调M2与经济的关联性下降,无需过度关注。”

  其实,随着市场深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更加复杂,M2 的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虽然央行修订了M2 统计口径,亦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数量型指标有效性下降这一问题。央行称,未来宜逐步淡化数量型指标,更多关注利率等价格型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M1低增速已持续数月,且已连续两月低于M2增速。2-4月M1同比增速分别为8.5%、7.1%、7.2%。邵宇称,M1、M2增速均较低说明流动性进入到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

  温彬认为,M1增速低于M2,理论上反映企业活跃度有一定下降,企业获得资金方面受限。这可能与金融去杠杆有关,特别是委贷、银信通道收缩以后,对企业非标融资带来压力。“从新增信贷规模来看,回表规模还是相对有限,从债市回暖来看,债券发行可能解决了一部分企业融资需求,但是相对去年而言,非标再融资方面还是面临压力,钱少了就会导致M1增速回落。”

  兴业宏观研究员郭于玮认为,3月货币信贷数据的主要特点是货币条件出现超预期的收紧,表现为社融与M1增速超预期下滑。而4月这种现象出现了缓和:一方面法定准备金率下调,另一方面M1与社融增速双双企稳。法定准备金率下调对M1增速有提振作用,意味着M1增速或已经接近底部,继续下滑的空间有限。(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

表外需求持续回表

 社融数据仍延续“非标”融资持续压缩的局面,不过回落增速有所放缓,这主要体现在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降幅收窄。

  4月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数据符合市场预期,其中新增贷款1.18万亿元,社融增长1.56万亿元,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旧尚可。

  从新增贷款的结构看,4月份短期融资比重上升,居民部门和公司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增量偏弱。但实际上,这一趋势自今年以来就在延续,今年前4个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长16443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600亿元,企业户中长期贷款增长29168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2760亿元,两者合计中长期贷款少增5360亿元。

  中金公司分析师陈健恒表示,4月新增贷款主要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企业部门新增贷款占比有所上升,在脱虚向实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商业银行在资产端摆布上存在明显的倾向性,非标的部分回表也会被动产生一些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居民贷款中的按揭贷款仍受政策抑制,已授信未发放的贷款仍然较高,居民部门贷款很难出现如2015年的企业部门贷款一样的萎缩。二是短期贷款的占比有所上升,其中最主要是票据融资有所恢复,这可能与银行对长期授信谨慎有关,同时本轮票据利率回落速度较慢,对于投资人性价比较高,也是最近票据增量较多的原因。

  社融数据仍延续“非标”融资持续压缩的局面,不过回落增速有所放缓,这主要体现在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降幅收窄。但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当月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54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比过去5年同期均值高出952.48亿元。陈健恒对此认为,表外票据融资依旧强劲的原因,可能与上述表内票据融资占比回升原因类似。

  不过,尽管4月社融增量符合市场预期,但受表外融资持续萎缩的影响,今年前4个月社融增量较去年同期已减少1.16万亿。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记者表示,当前金融数据体现出一定的矛盾性,即表外负债尚未回表,比如4月存款增量和增速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表外资产回表需求强烈但表内承接能力受限,导致社融增量下降较快,长此以往,叠加贸易战风险,将不利于下半年宏观经济。

  “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强银行表内信贷投放能力,估计央行将会放宽对银行的合意贷款规模指导,其他考核力度可能也会有所松动,央行并会通过更多降准来提供基础货币。”刘东亮说。(证券时报)

央行: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下阶段,中国央行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引导预期,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央行11日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下阶段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由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撰写的这份报告称,下阶段,中国央行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引导预期,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报告提出六方面主要政策思路。

  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一方面要掌控好流动性尺度,助力去杠杆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加强政策协调,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合理安排工具搭配和操作节奏,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其中央行提出,拟于2019年第一季度评估时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人民币以下金融机构发行的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

  二是促进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好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及铁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调整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教育、健康等新消费领域、以及创业创新、科技、文化、海洋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

  四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

  五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具体政策思路包括:持续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其他大型金融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等。

  六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集中力量,优先处理可能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问题。”(中国新闻网)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01-2024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