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备付金账户余额暂不计入交存基数。
这意味着,原来支付机构散落在各家银行的客户备付金账户将被销户,转而变成在央行开立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将由央行直接进行监管。
“断直连”配套举措
所谓客户备付金,是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有些第三方支付机构每日的备付金结余沉淀量就能达到几十亿元甚至几百亿元,而商业银行则需要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支付利息,因此往往每年靠着规模庞大的备付金利息,第三方支付机构就可以“躺着”赚钱。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通知》要求,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应根据与中国银联或网联清算的业务对接情况,于2019年1月14日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交存专户”销户。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的资金划转应当通过中国银联或网联清算办理。
而央行的这份有关支付机构备付金的文件是在6月30日央行划定的“断直连”大限前一天发布的,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断直连”的配套举措。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利好“断直连”。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后发现,从没有备付金集中存管,到2019年1月份全部执行,央行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结束了第三方支付“躺着”赚钱的盈利模式。
2017年1月份,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从当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由央行监管,首次备付金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
2017年末,央行再下发文件称,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
2018年6月份,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央行曾表示,如果不进行集中交存,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不仅如此,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支付机构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客户备付金的分散存放,也不利于支付机构统筹资金管理,存在流动性风险。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把指令原封不动地交给银行,那么支付机构本身沦落成传递指令的通道。“躺着”赚钱盈利模式结束后,未来的第三方支付必须“自力更生”。
然而,是挑战自然也存在机遇。“断直连”和备付金100%上缴等严监管之下,中小支付公司仍有业务空间。有业内人士认为,“线上、线下的商户数量庞大,有足够的市场,严监管是倒逼支付机构去做真实商户的开发、提升支付效率、提供更好的营销服务。”
连连支付CEO潘国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以支付通道服务作为主要业务的支付公司之间必然会面临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而支付机构之间又不能再以低成本的通道费率和通道数量这种底层的基础服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这必将倒逼一些支付企业迫切通过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以及服务创新以保证持续发展和盈利。
他同时指出,“断直连”后,支付机构的金融渠道能力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行业支付渠道的基础设施将形成统一化和标准化,这对于一些金融渠道能力较为薄弱的支付公司来说反而是机遇,可以快速实现金融通道的完备性。
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断直连”与备付金全部集中存管,直接砍断银行与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链,让支付业归位通道。对支付机构而言,未来面临的挑战就是收入结构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