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市场历来是观察投资者情绪的风向标。就在今年1月和3月份,新基金宣布的募资额总额还动辄千亿份。然而,到了4月和5月份却骤然降温,6月份投资者的申购热情继续大幅下降。
据Choice统计,截至6月22日,新基金在6月份宣布的募资总额大幅下降,46只新基金募资总额仅230.59亿份,较前一个月缩水近三成,更不及4月份的一半。
事实上,这一募资总额还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低。2015年9月份,伴随股指大幅下挫,新基金发行跌至冰点,当月新基金宣布的募资总额只有185亿份左右。
进一步来看,在所有新基金中,剔除6只战略配售基金,偏股型基金(包含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的发行数量只有12只,这一数量还不及一个月前的股票型基金发行量。可见,基金发行低迷的程度非同一般。
与此同时,上证报记者还注意到,近期延长募集期的新基金数量正在逐步增多,仅6月份至少有19只基金发布了延期公告,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基金公司。
独角兽基金募资千亿的背后,整个基金发行市场却陷入低谷。
6月20日,平安大华合悦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发布了延长募集期的公告,决定将基金募集截止日由2018年6月20日延长至6月29日。
在此之前,有两家公司于6月15日刚刚发布了旗下基金产品延长募集期的公告:2只基金原定募集截止日均为2018年6月15日,现均延长至2018年7月13日。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6月21日,本月已经有10只基金宣布延长募集期,而年内公告延长募集期的基金更是接近70只。
据Wind数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52只基金(份额合并统计)正在发行,其中6月起开始募集的有23只,目前有4只选择按三个月期限顶格募集。
沪上一位公募人士6月21日受访时指出,“独角兽基金从获批到发行,几乎抢夺了全市场所有的关注度。除了注意力外,资金则是更大的影响,除非基金公司本身在渠道上有一定实力,拥有不错的客户基础,否则发行情况会很尴尬。”
日前,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旗下某权益新基金结束募集,募集规模超过12亿。这在近期募集的权益产品中,堪称非常不错的成绩,但这仅仅是个案。
据Wind数据统计,6月以来仅有12只新基金成立,募集规模仅为187.28亿元,募集金额相较前几个月大幅下滑。值得一提的是,这12只基金均为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和股票型基金未现踪影。
今年1月,82只基金募集到了1363亿元,创下近一年来募资新高,随后基金发行规模便开始不断下滑。今年3月65只基金首募规模为905亿元,4月59只基金募集规模为542亿元,而至5月51只基金募集规模骤降至305亿元。
华南一位公募渠道人士向记者表示,“本身今年基金发行情况本就不尽人意。各种因素使得投资者避险情绪不断上升。尤其是债基,本来债基就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现在机构都不愿意买了,基金很难发出去,导致基金公司在募集上面临较大压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10只基金发布了关于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这些基金均以债券型基金和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主,且主要是一些小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
不少基金人士认为,近期市场大幅波动,但不必过于悲观,市场的机会大于风险。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基金销量反映了散户进场的意愿,销量惨淡时,基本就是市场底部:基金销量疯狂时,距离市场大顶也不远了。总体来看,目前市场的机会仍大于风险。
从估值来看,A股的估值已接近2016年年初的水平。目前A股PE约为17倍,2016年1月27日2638点时的A股PE为17.7倍;目前A股PB约为1.74倍,2016年1月27日2638点时的A股PB为1.83倍。 汇丰晋信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要在震荡中寻找结构性机会。现在市场对于企业盈利,特别是龙头企业或者说核心企业的盈利,已经过于悲观了。而调研发现,未来两年或三年企业盈利还有望继续改善。究其原因,一是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为部分企业带来了盈利的增长空间。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走向海外,也开始分享全球市场扩大带来的增长红利。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经济整体保持平稳,这是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基本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