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是推动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月14日在出席第十届陆家嘴论坛时讲道。
毫无疑问,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最大的变化就在扩大开放方面:从期货市场到股权投资,从交易所到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本市场多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革,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已见雏形。
方星海在会上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国际投资者投资配置向人民币资产倾斜的趋势非常明显,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不少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大跌,而人民币汇率却坚挺。
A股纳入MSCI因子争取提至15%
长久以来,在讨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时,最重要的一个话题便是市场封闭造成的投资者来源结构单一:中国资本市场主要由境内的投资者参与。原因在于,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缺乏渠道,而少数的渠道在额度管控之下也不甚畅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也表示,对于外资投资A股市场,过去中国存在很多限制:不怕别人来,但是怕别人出去。这种严控外资流出的结果就是人家不敢来。
此前MSCI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亨利·费尔南德兹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影响境外投资者投资体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投资者是否能够顺利地买入和卖出A股股票,这是对投资信心产生最大影响的,也是非常基础的因素。第二点则是投资者是否能够良好地适应A股市场的特殊性,包括日交易有限额,通过沪港股或深港通投资的标的不能覆盖全市场等。”
因此,去年以来监管层做出的最大的变化即是建立更多渠道并且逐步放宽对其中一些渠道规模的限制。
具体来看,今年以来证监会不断完善沪深港通规则制度,扩大标的股票范围和每日额度,沪深港通业务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目前累计成交金额已达10万亿元。就在近期,监管层还放开了对QFII和RQFII的限制,进一步便利国际投资者利用QFII和RQFII开展跨境投资。
除了上述努力外,今年的一项重要事件是,从5月31日开始,A股顺利纳入MSCI指数。
方星海介绍,从纳入初始到6月11日止,沪港通和深港股的日均净流入达到36.1亿元,比今年前五个月的日均净流入提高了167%。可以看到,渠道的建立顺应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在种种变化之下,方星海特别指出,当前国际机构投资者普遍低配中国资产。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人民币国际重要性的不断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外资资产配置流入增加将是一个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有着上述的判断,监管层仍在继续积极建立对外开放的投资渠道。方星海表示,沪伦通大的制度安排已经就绪,操作层面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有望于年内正式推出。
另外,方星海还表示,将努力推动A股进一步纳入MSCI指数。他透露:“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及沪深交易所已经着手研究相关新的制度与工具安排,其中包括:改革股票收盘价格产生机制、规范停复牌制度以及股指期货等工具,以便尽快将目前的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到15%左右。”
MSCI方面此前也表态称,在充分评估适应期的表现后将会讨论A股进一步纳入MSCI的可能性,即未来不再采用小范围扩大规模、小比重提升权重的方式,而是步伐能够迈得更大一些。
加快“走出去”
扩大开放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单一的对外开放,“走出去”也是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星海也表示:“我们将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推动交易所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服务。”
今年以来,交易所在“走出去”方面颇有收获。
如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德意志交易所联合成立、总部在法兰克福的中欧国际交易所目前正在积极筹备D股发行,也就是中国企业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股票。中金所、上交所、深交所联合入股、中方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已成功上市,目前运行良好。
另外,上交所已完成对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入股,深交所和上交所已经与孟加拉国达卡证券交易所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
“证监会将会积极支持交易所和行业机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交易所开展包括股权、产品、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分步推动‘一带一路’交易所联合会在上海成立,不断深化沿线国家交易所之间的战略互信。”方星海讲道。
除了交易所外,券商出海也是市场的亮点。
2018年1月以来,陆续有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中信证券等6家券商经证监会批准获得跨境业务试点资格,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机构申请跨境业务的资格。
事实上,早在2017年6月17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上便特别提出:“金融服务与金融资源的竞争历来是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一流的投行,哪有一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支持有条件的证券公司积极围绕客户‘走出去’,做好境内境外全流程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