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海央行总部数据显示,5月份,上海地区银行存款同比多增703.96亿元,但贷款同比少增63.11亿元。这一表现 ,与今年上海地区整体信贷走势较为吻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今年前5月上海地区信贷情况发现,今年存款变化起伏较大,2月甚至出现过存款下降,但持续的趋势是结构性存款高速增长。
贷款方面则呈现出更明显的趋势性。上海地区贷款连续5月增速下降,房地产相关贷款中,房地产开发贷自3月以来出现小幅回温,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速则持续下降,单月增量均低于50亿元。
存款“过山车”
“全行拉存款”是银行人今年的常态。
上海央行总部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上海地区存款增加2837.51亿元,同比多增2792.86亿元。但1月和2月的分化可谓“巨大”,1月存款同比多增3391.72亿元,而2月直接减少了近1030亿元,当月同比多减近2500亿元。
3月“力挽狂澜”后,4月新增又跌入谷底,当月新增仅325亿元,同比少增超1000亿元。5月涨幅再反弹,当月增加1388亿元,同比多增超700亿元。
从存款结构来看,存款增长主要由结构性存款拉动。截至一季度末,结构性存款较上年末增加了超800亿元,同比多增435亿元,相当于增量翻番。5月结构性存款增量有所下降,但同比仍多增了121亿元。
目前市场已形成共识:结构性存款的增长,主要是对保本理财的承接。资管新规要求所有资管产品不得保本,原先的保本理财产品就转化为了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为存款科目下的一种存款类型,目前利率不受银行业自律组织的上限规定。当前市场上的结构性存款利率大约与理财产品相当,在4%左右。
全国来看,央行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显示,截至4月末,结构性存款规模为9.12万亿元,其中,大型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的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相近,在1.92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速分别为75.5%和75.0%。
不过,若监管对结构性存款也设以利率上限约束,或打击“假结构”情况,则结构性存款的增速将受到极大遏制。银行揽存可预计仍存在较大压力。所谓“假结构”,是指通过设计“稳输”的触发条件,将收益给到投资人的设置。
贷款增速下降
相比存款的“不可捉摸”,今年以来,上海地区贷款下降的趋势性较为明显,已连续5个月增速下降,单月同比少增,少则几十亿元,最多的2月少增超500亿元。
且值得注意的是,5月贷款数据显示,投向境内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本外币贷款分别减少236.12亿元和0.59亿元,同比分别多减254.5亿元和少减90.35亿元。
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明显下降。多名上海银行业人士表示,由于多重政策因素叠加,企业很多融资渠道被堵,包括原先银行通过表外理财对接的渠道被堵死,导致企业对表内贷款的需求增加,但银行表内贷款供给并不足以支撑“溢出”的融资需求。
“企业今年确实非常难,特别是小微企业,考虑到风险,我们真的很难放款。”某股份行对公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同时,其表示今年经营性物业贷款也已暂停,而这一贷款品种去年还很火爆。
至于暂停原因,很大原因是监管加强了对贷款资金用途的审查。一家企业用商业地产的租金作为还款来源申请经营性物业贷款,若这笔借款违规投入了房地产领域,银行将被认定为违规放贷。
不过,上海地区整体来看,今年房地产开发贷自3月以来有小幅攀升。截至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增加409.02亿元,同比多增42.12亿元。同时,4、5月的增幅也还在回升中。个人按揭方面则增速持续下降,每月新增均在50亿元以下,5个月同比连续少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