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A股被正式纳入MS? CI指数。这对A股国际化具有标志性意义,也意味着外资入市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一历史性时间点到来之前,通过互联互通渠道北上的外资无惧A股调整,基本上一直在“买买买”。
5月23日至5月30日,受到多重利空因素影响,上证指数6连阴。5月30日,上证指数盘中最低跌至3041点,创下2017年5月25日以来的新低。当日,上证指数又一次留下跳低缺口,收盘3041.44点,下跌2.53%,是今年以来第4次单日跌幅超过2%。投资者注意到,上证指数3月23日大跌3.39%以来,虽然3000点大关未失守,但市场人气较为低迷。两个多月以来的横盘震荡,上证指数一直未能回补3月23日大跌时留下的跳低缺口。
这两个多月是A股纳入MSCI指数的倒计时。根据安排,A股“入摩”在年内分两步走,第一步2.5%的纳入因子,于6月1日生效;第二步将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5%,于9月3日生效。据申万宏源测算,按照5%的纳入因子,今年被动增量资金可能达到1000亿元左右。而从近期北上资金的活跃表现来看,提前布局“入摩”的迹象十分明显。据统计,5月份以来借道沪股通、深股通的海外资金净流入额超过450亿元,刷新了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开通以来北上资金单月资金净流入新高。
3月23日至5月30日,沪股通只有4个交易日为资金净流出,有26个交易日净流入超过10亿元,13个交易日的净流入更是超过20亿元;深股通只有8个交易日为资金净流出,有2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过10亿元。而在2月1日至3月22日,沪股通有14个交易日为资金净流出,只有10个交易日净流入超过10亿元。
上证指数4月18日与5月30日两次盘中跌至3041点。当A股中小投资者恐慌之际,外资的表现却较为淡定。4月18日,沪股通、深股通分别净流入40.41亿元、33.02亿元;5月30日,沪股通净流出2.95亿元,而深股通净流入17.09亿元。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MSCI成分股是外资近期增持A股的重点目标。例如,沪股通持有海螺水泥的股份占比从5月11日的6.35%增至5月30日的7.23%,增持3502.42万股;沪股通持有青岛海尔的股份占比同期从7.74%增至8.23%,增持2970.79万股;沪股通持有杭州银行的股份占比同期从0.17%升至0.37%,增持304.58万股。此外,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伊利股份、上汽集团等白马股均被北上资金不同程度增持。
外资不惧A股调整而逆市买入,主要因为与境内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差异。在中小投资者看来,近期A股受到多重利空压制,短线风险较大,以观望或避险为主。对于外资仍在增持的白马股,中小投资者产生“恐高感”。不少中小投资者关注的不是白马股的中长期业绩增长潜力,而是急于寻找市场风格变化或热点切换的机会,期待发现暴涨的短线牛股。相比之下,外资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倾向于长期投资,而非短线炒作。外资看重绩优股、白马股业绩增长的确定性,不会盲目追逐因题材概念炒作而得宠的短线牛股与妖股。在外资看来,A股市场上的蓝筹股存在估值优势,有的还股息率较高,股价长期下行风险有限,进行配置具有一定的价值。
纳入MSCI指数将对A股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且会随着外资入市资金的增多而影响逐渐突出。对此,中小投资者应该转变投资理念,回归价值投资,争取在结构性行情中搭上“入摩”的“顺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