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多家外资机构申请提高合资券商持股比例,到A股纳入MSCI六月实施,再到CDR有望面世、沪伦通首款产品或年内登场……新一轮金融开放正步入密集“施工期”。从本轮政策的实施和近期监管层表态来看,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内资外资均需一视同仁,要坚持持牌经营。另外,在对外扩大过程中,不仅要引入“活水”,还要过滤“污水”。同时,要把握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平衡。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我国金融开放举措主要集中在鼓励外资流入,对我国金融市场而言,当下短期的影响并不明显。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从金融机构来看,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部分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因此,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短期内难以撼动国内金融机构地位。长期来看,同业良性竞争有助于促进国内金融机构发展。这将对监管能力提出更加严峻的考验。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能力是金融开放进程中重要抓手。
开放政策密集落地红利持续释放
此次金融开放力度较大,当下进入政策落地密集期。从本轮政策的实施和近期监管层表态来看,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内资外资均需一视同仁,要坚持持牌经营。另外,在对外扩大过程中,不仅要引入“活水”,还要过滤“污水”。同时,要把握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平衡。
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一个多月以来,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明确了下一步开放的时间表,许多政策已经落地。其它政策正在有效、有序推进。
“中国这一轮对外开放与金融的融合程度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经过入世以来17年竞争的洗礼,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已经到了完全可以开放、也应该开放的发展阶段,而金融业的开放将引领下阶段经济开放浪潮。
在金融开放具体执行过程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表示,一是要讲究金融开放的次序问题;二是从长效机制来看,还需要一些宏观、微观审慎监管机制,这是保证在获益的同时还能支持金融稳定。
具体在如何支持外资更广泛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上,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表示,一是推动外资投资便利化;二是放宽外资设立条件,包括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有子行和分行等;三是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四是优化监管规则,调整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管理要求和监管考核方式,引导其发挥经营优势,提升竞争力。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日前表示,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银行和保险市场,我国金融业具备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但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仅要引入“活水”,还要过滤“污水”,把握扩大开放和防范风险平衡的原则,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对于当前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陈文辉表示,一是放宽外资投资和设立机构条件,二是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三是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为确保上述对外开放措施及早落地,银保监会正在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建设,同时同步受理对接各项开放措施的准入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