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外汇波动风险一直是上市公司的重要课题,眼下这个问题更为迫切。
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扭转了长达三年的单边贬值趋势,全年升值约6%。汇率的快速变化直接影响企业利润,除部分特殊公司,绝大部分A股上市公司披露2017年年报,其中2926家企业披露了汇兑损益情况,这成为观察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影响的重要窗口。从数据上看,有2091家企业汇兑损益为正。从财务角度理解,汇兑损益为正时,公司财务成本增加,意味着这些企业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遭受财务损失。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大多数企业对于外汇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意识,风险敞口完全暴露。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对于企业来说,增强外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外汇套保成为当下不得不面对的重点课题。
上市公司行动起来
从银行出来之后李杰(化名)长长叹了一口气,这是3月底以来他拜访的第四家银行,但是对方提出的汇率套保方案仍然不能让董事长满意。
李杰是华东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在去年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公司因为结汇较晚,汇兑损益大大增加,几个月的利润被直接吞噬。
“这是我们企业汇兑损失最严重的年份之一,万万没想到人民币会升值这么迅猛。”李杰感叹。忙完年报之后,财务出身的他开始积极联系银行商讨汇率套保方案,之前是约银行上门,得不到满意结果之后,李杰便带着董事长直接到银行拜访。
与上述例子处境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记者了解到,国内很多公司对于外汇风险管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外汇风险敞口几乎完全暴露,2017年便成为这些企业难堪的一年,汇率波动吞噬了高额的利润。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意识到危险,并积极寻找方式应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年A股市场有超过110家上市公司公告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找到合适的银行,给我们确定一个外汇套保的整体制度。”李杰表示,“还会招一位负责相关业务的财务副总。”
一些企业更早采取了行动。浙江永强在年报中表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外币资产和负债产生的外汇风险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公司密切关注汇率变动对公司外汇风险的影响,监控外币交易和外币资产及负债的规模,以最大程度降低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及时调整外币持有和通过签署远期外汇锁定的合约达到规避外汇波动风险的目的。
“规避汇兑损失,我们最主要的手段是自然对冲。我们的业务主要在海外,会有意识地利用海外融资和海外支出,对冲一部分风险。”鹏欣资源CFO李学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鹏欣资源一直注重外汇风险管理,除自然对冲外,还会利用远期合约等外汇套保工具以及通过与香港银行合作制定一些套保策略。
173亿元汇兑损失
李杰所在公司的情况折射出的是人民币汇率逐步市场化之后,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无法同步跟进的困境。
2017年人民币兑美元扭转了长达三年的单边贬值趋势,全年升值约6%。在此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汇兑损失明显增加,wind数据显示,2017年A股披露汇兑损益项目的上市公司有2926家,总计汇兑损失173亿元,约为2016年的2.5倍。其中,11家企业汇兑损失在5亿元以上,格力电器汇兑损益16亿元,是已披露上市公司汇兑损益最多的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家电、机械设备和建筑工程行业汇兑损失最为明显,这些企业往往出口业务较多,人民币升值过程中遭受的冲击较大。比如,格力电器2016年汇兑损益为负37亿元,2017年则增加至16亿元,受此影响,公司财务成本从2016年度的负48.4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4.31亿元。
事实上,从企业经营角度看,格力这种大型企业海内外业务布局相对均衡,现金流充沛,对于汇兑造成的财务报表变动并不敏感。但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出口企业,汇兑损益往往能造成业绩较大幅度波动。
最典型的例子是上文提到的浙江永强,2018年一季报显示,该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641万元,同比下降102.86%。期间财务费用大幅增长492.06%至1.26亿元,人民币汇率波动引起汇兑净损失大幅增加是财务费用变动的主因。
与汇兑损益大幅增加的背景相对应的是,之前国内企业对于外汇风险的管理粗放。“我们公司以前没用过套保工具,就是简单的选择结汇时点来减少损失,判断依据主要是银行的一些观点。”李杰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2017年二季度公司发现汇兑损失很大的时候主动咨询了银行,对方给出的判断是美元很快会升值,公司推迟结汇最终导致更大损失。
“企业外汇套保的手段主要有即期合约、远期合约、外汇掉期和期权等手段。”招金财务公司总经理曲丽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企业的外汇风险敞口都是完全裸露。“国内企业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对于外汇套保的意识比较薄弱,银行向客户普及金融避险的知识和工具力度也很有限。”广发证券外汇分析师赵鹏泳表示,套保需要付出一部分成本,企业往往不愿支付,等到亏损真正发生后,一些企业后悔莫及。
人才缺失也是企业外汇套保动力不足的原因。“现在的财务总监和我擅长企业财务,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判断汇率走势有较大障碍。”李杰说。
外汇套保体系待完善
从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企业财务人士反馈来看,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水平不足,除自身主观条件外,客观环境也需改善。在西方发达国家,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成熟,企业有完善的汇率风险对冲工具。目前我国企业能利用的外汇套保工具主要有远期、期权、外汇掉期及货币互换业务,且均在银行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企业一直对汇率变化不重视,长期的人民币单边行情助涨了他们的错误观念。随着汇改推进,人民币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企业要推进国际化发展,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后,主动管理汇率风险将成为市场主体的‘必修课’,由此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持续、稳步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撰文指出。业内人士认为,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完善现有产品,进一步丰富套保工具是当下改善企业套保环境的重点。
“现在国内和企业签的远期合约时间都是定死的,比如三个月或六个月。但是境外可以择期,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活动,任何时候都可以结汇,让企业拥有便利性。不然三个月之内都不能动,谁知道三个月内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发生?”赵鹏泳说,套保工具的递进改善仍有较大空间。
中国金融40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指出,外汇市场交易产品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参与外汇市场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关系到外汇市场的发展潜力,不断丰富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是外汇市场建设的长期任务。
管涛建议,一是借鉴股票ETF和海外人民币外汇无本金交割远期(NDF)的经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的ETF或者汇率指数产品,帮助国内企业以可预见的经济成本锁定相关汇率风险。二是开发人民币外汇期货产品。在外汇市场基础产品中,我国目前只缺乏场内交易的人民币外汇期货。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期货市场的建设对于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完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汇率风险的管理都具有积极意义。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发与汇率波动性挂钩的产品,增加外汇市场流动性。
“除了增加工具,我们还希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为企业人才体系培养提供一些帮助。”李杰说,“企业自己也要勤练内功,时代不同了,不能只埋头做产品,也要利用好金融工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