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 央广网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元整体走弱,主要货币对美元多数升值。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45%。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截至今年1月末,人民币位列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达1.66%。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者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比如,今年年初,德国和法国宣布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欧元区两大经济体对人民币投下信任票,说明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上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连续两个季度上升。截至去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达1228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上升到了1.23%。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分析,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地位上升,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之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就要相应地配置人民币资产作为储备资产。其次,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有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一开始就坚定地支持人民币。另外,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也逐渐扩大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出于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预期,再加上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影响力逐渐扩大,从未来预期的角度上来讲,他们也愿意多储备一些人民币。
中国外贸蓬勃发展 用人民币结算的经济体持续增加
加入“人民币结算俱乐部”的经济体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等28个国家和地区可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与此同时,跨境人民币业务资金清算结算基础配套再升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本月初全面投产,可以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覆盖,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设“高速公路”。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家日益增多,离不开我国实体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因为从结算货币的角度去看,结算跟实体经济和外贸的关系更紧密一些,我国的实体经济和外贸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给人民币结算带来了利好。所以我国经济的“脱虚向实”对人民币的国际结算以及对未来人民币自由兑换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和基础要素。
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民币国际化潜力巨大
可以看到,近年来人民币的国际化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不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还远低于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
据统计,我国GDP目前约占全球GDP的15%以上,进出口总额也约占全球进出口总额11%以上。但在国际清算总量当中,人民币使用量大概只有1.8%左右;在全球外汇交易总量中,按可比口径调整后,人民币大约在2%左右。
张建平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被广泛看好,跟中国现在在全球的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以及我国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影响力不断扩大,都有直接的关系。而且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人民币也自然应该与之匹配起来,成为全球主导货币之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走到那一步,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一步步稳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