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日电 (记者 王恩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日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雏形,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型门户枢纽。
这份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著的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东京、纽约、旧金山湾区后对全球资本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第四大湾区。其生态圈除具备前三者的发展共性外,自身区位优势特征也十分明显。
从区域内已经建设成型的现代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出口码头,以及“9+2”超大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区域协同的方向发展。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该区域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
报告称,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积极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导入更多国家发展功能,并助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该区域在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报告特别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香港与国际规则同轨、专业服务能力强、全球性通道和平台、国际认同度高等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与内地经济的联系不仅不会被削弱,而且会进一步提升,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金融中心。与此同时,澳门则可致力于经贸论坛、业务节点、产业多元化和文化交流等领域,打造多元交流平台。
此外,围绕“世界工厂”转型升级的目标,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重点。
报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可依托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南沙三大自贸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通信服务、工程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等服务贸易,构建与国际高标准对接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大力推动高端服务业集聚,从而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