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如何实现核心技术的突围,解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卡脖子”问题引发各方热议。在有关部门明确表示将加快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时,阿里巴巴、格力电器等企业日前也纷纷宣布进军或加大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布局。
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突围要从长计议。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因此,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要真正实现突围,必须紧密结合上述三大特征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同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首先是资金投入。过往实践证明,由于集成电路产业具有研发周期长、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特点,财务回报不理想,难以吸引产业资本、风险投资等市场资金的大举投入。因此,要充分发挥集成电路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同时,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避免“撒胡椒面”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一哄而上的局面。
其次是技术研发。从当前情况来看,国产集成电路在技术上的短板主要体现在高端芯片上,特别是在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高速数模转换器等方面高度依赖进口。同时,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在制造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因此,要认清技术短板所在,加快推动核心技术突破。
最后是人才培养。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集成电路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严重阻碍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而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受就业和薪酬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普遍重应用轻基础,从而造成了我国计算机人才结构的“头重脚轻”。要改变这一状况,根本上是要理顺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机制和考核体制。
实际上,找到正确的路径并不难,难的是能否一直沿着正确的路径走下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国内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做“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当一项技术自主研发需要较长时间时,最快的办法是花钱买现成的。但事实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这一点在集成电路产业中有着再典型不过的表现。国内集成电路产业过往并不是没有下定决心自主研发,但最后往往偏离了正确的路径。
同时,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无论从集成电路的研发周期,还是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来看,这样的追赶可能需要不止10年时间,甚至更久。因此,要结合当前局面做好长远规划,并从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长远布局,切不可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