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 李良
关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多位两会代表委员表示,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引擎。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要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相结合的道路,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纪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组长苏波认为,我国已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实力和条件。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出现“井喷式”增长,一些关键领域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航天装备、量子卫星、载人深潜装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核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海工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小澎建议,加强创新驱动,培育制造业发展新动能,特别是推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及技术中心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重点产业积极发展;切实降低成本,营造制造业良好发展环境。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产业政策自主权力,让它们能精准支持当地有潜能制造业的发展。
苏波建议,充分发挥企业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制造强国建设的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落实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为企业投身制造强国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民建中央的提案《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建议,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制造业智能化更新改造投资予以支持,包括鼓励企业投入研发支出,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修订完善节能环保专用设备税收优惠目录等,从而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
厚植创新基因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智能装备制造的发展要坚持走自主创造的道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存在两条路径,一是融合外部技术的快速并购路线,二是自主研发以实现转型升级的稳健路线。以格力为例,从空调到智能装备,无不是自主研发和生产,通过应用智能生产设备,逐步实现生产线无人化。
“中国制造企业的整体跃升首先要过的不是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而是创新门槛。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董明珠说。
苏波认为,要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必须立足自主发展,支持企业持续创新,实现高端装备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同时,积极推动开放式创新、协作式创新,充分运用已经建立的《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高层对话机制,支持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组织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董明珠建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国内智能装备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制定、区分补贴政策,重点扶持自主研发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企业,降低对引进产品和技术的企业的支持;二是对纳税总额大的智能装备企业给予适当的退税支持,专项用于智能装备的自主研发。
民建中央建议,全面引导制造产业链纵深化发展。加强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及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和服务水平,从专注于制造的价值链中间环节向技术研发、产品设计、技术和产品标准制定、产品精深加工、销售渠道构建、品牌培育及售后服务等价值链的两端延伸,以实现价值链条延长和品质提升,进而调动价值链上各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
发展人工智能
多位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成为中国“智造”的新引擎。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建议,推进实施“智能+”,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杨元庆认为,应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进一步设立“行业智能”专项,重点支持物联网、物联网新设备、5G、高性能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系统解决方案等关键领域;选择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垂直行业,率先建设一批“智能+”示范项目;建立国家“行业智能”应用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
杨元庆以联想推进智能制造为例指出,制造业智能化将不仅局限于制造环节,还包括产品的开发、供应、生产制造、营销和服务等环节。“比如过去开发产品时,要找用户谈对产品的印象,再进行改进。现在互联网上的数据成千上万,所有用户的反馈意见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应用进行分析,研发就更加智能。”
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建议,鼓励企业开放人工智能平台,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人工智能平台成为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李彦宏建议,国家出台更大力度的项目、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加速构建智能时代的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呼吁和鼓励更多企业开放人工智能技术。同时,积极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国家级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建议,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格局,构建以中央企业为主力军的数字驱动型工业新生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现代制造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