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率调低至2.6%、实施万亿元减税降费、三大攻坚战合计投入近15000亿元……十九大后首份“国家账本”中的“加”“减”之变透着新时代发展的新理念。专家指出,“国家账本”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聚力增效,更加侧重支持三大攻坚战;“一减一增”之间显示,财政资金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继续为“供给端”注入活力;着力防风险、补短板、惠民生,随着一系列重大改革持续深化落地,将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调低赤字率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备受关注的是,今年的赤字率从去年预算的3%降至2.6%,系五年来首次下调。
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尽管今年财政预算的赤字率比上年有所降低,但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没有变。赤字率的下降将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留下更大的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未来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很多,如老龄化问题及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需要财政预留些空间。同时,在财政收入增长比以往要好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赤字率,不会影响总体赤字规模,又能为未来预留政策空间,这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应对。
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认为,赤字率的下调,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预期经济增长目标、财政增收基础和支出结构优化等综合因素,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赤字率下降有利于政策的回旋。今年要继续改善营商环境、降成本,赤字率下降有利于调整和优化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配置更多财政资源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聚焦国家基础性重大发展战略,同时加大与民生相关的刚性支出。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有利于把更多资金用在民生改善上,资金使用更有效果,财政资金更加安全、高效。
华创证券分析师吉灵浩认为,赤字率调低并不意味财政支出力度减弱。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所以并非财政支出力度减弱,而是政府采取不增加财政赤字的方式进行融资。同时,债务上限约束下政府债务仍有扩张空间,如果政府2018年将债务上限用足,政府债务还有3.05万亿赤字外的额外扩张空间。
“减税收”换“加效益”
2018年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大幅降低企业非税负担,预计全年再减税8000多亿元。再加上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种收费,将减轻税费负担1万亿元以上。
“国家用税收的减法换来了企业效益的加法,形成了经济发展的乘法。”国家税务总局王军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31处提到“税收”,其中今年推进的税收改革和减税举措有18项,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笔墨最多的,分量很重,力度很大。今年涉税改革举措覆盖面广,将惠及上亿的自然人和几千万家企业。同时,政策指向更清晰,既着力降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税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又着力减轻小微企业和工薪阶层的税负,鼓励创业、促进消费、改善民生。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减税降费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必须配套的具体环节。这些减负任务部署出来之后,将明显提振企业在创新创业发展方面的信心与预期,有利于促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进一步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过去几年政府在减税降费方面做了很多工作,TCL也受惠于这些措施。他建议,政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以从降低基础设施服务费用开始。
广发证券分析师戴康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减税”的着墨显著增加,减税减费秉承“降成本”的政策思路,并有意向“高质量”倾斜,将继续为“供给端”注入活力。作为“流转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增值税制度的完善将使最高档税率继续下调,并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倾斜,因此制造业的税负压力将有效缓解,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制造业投资回升,从财政角度向“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支持。此外,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会直接作用于对免征额更为敏感的中低收入的人群,使其税负压力缓解,一方面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短期上升,另一方面会间接刺激消费,尤其是与中低收入人群更相关的大众消费品需求得到提振。
财政力挺三大攻坚战
从“国家账本”来看,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已成为2018年的财政支出的重点。今年预算草案中三大攻坚战合计投入近15000亿元。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则是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两会期间表示,政府债务当中最应该关注的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这几年新预算法出台以后,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变换花样来举债的问题。中央政府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控制新的隐性债务增量,并出台一些政策逐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要把控制国有企业债务作为今后控制总债务的重中之重,国资委正在研究和制定有关办法来控制国有企业债务。
恒大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主要是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房地产风险等。金融风险的背后是财政风险,是国企、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带来的问题,有激励无约束。当前,地方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主要是机制问题而非规模问题,化解金融财政风险关键是建立机制,须约束无效投资,打破刚兑和隐性担保。
华创证券预计,两会结束后,包括资管新规及其配套措施在内的重要监管政策将陆续出台,对于监管影响的评估需要客观冷静并结合实际业务展开。
东方证券认为,三大攻坚战中,扶贫、环保的相关工作安排在2017年已经是重点,在2018年比重又进一步上升。污染防治政策将对产业层面产生深刻影响,扶贫攻坚进一步发力,而地方将更加严格地贯彻落实中央金融风险防控的政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