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日电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今日表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中,加强监管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对于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办法。下一步,我们在“双随机、一公开”方面有几项工作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一是规范企业公示的内容。二是规范抽查的内容。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的结果要公开。
国新办1日上午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我国新增市场主体正在逐年增加,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但也存在着降低门槛、放开放活的同时,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没有跟得上的问题。请介绍一下工商部门未来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有哪些设想?
张茅回应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实非常重要,因为过去我们主要是通过审批环节来进行监管,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主要做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要求,也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现在在放活、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以后,市场监管成为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监管原则是“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因为市场监管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工商总局承担着其中的一部分责任。
张茅称,按照国务院市场监管“十三五”规划,监管确定了六条原则:依法监管、审慎监管、智慧监管、简约监管、统一监管、协同监管。其中,加强监管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对于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办法。过去是企业年检,我们改革成为年报、企业申报。过去是政府为企业背书,你自己的情况报上来每年经过年检,经过政府允许,说明你的情况就过了。现在是你自己年报,政府不对每一个企业进行年检,而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办法。所谓“双随机”是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所谓“一公开”是公开检查的结果。
张茅表示,下一步,我们在“双随机、一公开”方面有几项工作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重点是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企业公示的内容。经过这几年的商事制度改革,企业的信用意识有所加强,企业情况的公示率达到90%,超过了年检时候83%、84%的水平,企业自己有了公示的意识,也是依法进行公示,但是公示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有一个规范的要求,十几项内容都要公示,包括企业的经营情况、受到处罚的情况等等。
二是规范抽查的内容。我们第一个版本是前年公布的,把工商总局所有抽查企业内容规范为12个方面,一次检查,不要企业有更多的负担。去年,我们进一步梳理了8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特别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出资情况。因为我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之后,企业出资的是认缴,比如认缴10万、20万、100万,有一个认缴期,由股东们来决定,不需要垫资就可以进入市场。这实际上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你到了一年以后,是不是入资了,入资了多少要公示,我们要检查。现在有的同志说空壳公司,我说我注册了100亿,但根本就没拿钱,我现在不是催着你入资,而是要你自己报你入资了没有,我检查你入资的情况是否和你报的情况属实,这样使企业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经济情况更加真实,让社会了解。再一个是对产品质量,我们也要进行“双随机”抽查,对大家反映产品质量假冒伪劣也要进行抽查,我们抽查要更加规范,要针对目前有些企业经营不规范这些方面的问题来进行抽查。
三是“双随机、一公开”的结果要公开。要及时完整把“双随机、一检查”的结果进行公示。我们要求公示率达到百分之百,去年是96%,今年我们在“双随机、一公开”上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要提高随机抽查的比例,去年我们规定“双随机”抽查的企业不少于企业总数的3%。经过一年的实践,觉得这个比例还可以再提高,今年提高到5%。去年实际上到3.7%。再就是公示率达到百分之百。还有,为更好地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的作用,我们把企业抽查公示的情况,包括其他部门检查企业出现的问题统一归集到我们信用公示系统。社会公众可以查询到这个企业在哪些方面,比如说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出现了问题,也在这个公示里面。此外,要强化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比如垄断和不公平竞争、非法传销行为、产品假冒伪劣,以及网络、广告、知识产权这些方面加强重点领域的监管。我们努力完善这些措施,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放管并重、放管结合,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作为今年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对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对于加强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都将会取得成效,也对于群众反映大的假冒伪劣、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有所缓解或者更好地解决。
张茅指出,对于企业的这些问题,公示曝光实际上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有些企业罚它一百万、二百万,企业并未受到什么影响,有的企业甚至跟我们谈是不是能不公布处罚结果,可是你向社会公布以后,比罚款的杀伤力还要大。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帮助我们,及时的反映和向社会公布企业违规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