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闫雨昕)金融租赁,作为与实体经济联系最紧密的行业之一, 兼具融物与融资两大功能,然而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逐渐暴露出竞争同质化、交易模式单一等行业痛点。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银行系金融租赁正向绿色产业发力。
在2月1日举行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副行长兼中信租赁董事长杨毓表示,作为中信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部署,中信租赁自2015年4月成立便聚焦新能源、新环境、新材料领域,截至2017年底,中信租赁资产规模已达517.65亿元,租赁资产余额466.55亿元,其中绿色租赁余额288亿元,余额占比超六成。
面对媒体关于如何应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提问,杨毓毫不避讳,他坦言,“融资租赁就是从金融机构中借来钱,成本相对较高,而且业务集中于船舶、飞机、车辆和生产设备等领域,资金来源、利差空间,服务对象和产品等方面皆有限,所以难免同质化。”
杨毓称,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公司在合规经营基础上,不断扩大绿色资产投放,并逐步压缩初期参与的基础设施等项目。“经济总量上升带来了发展质量的问题,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绿色产业是一个机会。”杨毓介绍,目前公司的业务范围覆盖光伏扶贫、信息产业升级改造、新能源汽车应用、高端制造行业的设备销售等方面。
杨毓在发布会上公布,截至2017年底,中信租赁在清洁能源领域累计投放达272亿元,投放占比38.3%,拥有光伏和风力电站逾百家,是目前国内光伏电站持有量最大的租赁公司。不过面对该行业的相关补贴举措退坡趋势,金融租赁公司如何看待和应对?
“一个行业依靠国家补贴维持无法拥有良好发展,补贴的退坡是一个规范性政策,行业洗牌后留下的才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中信租赁副总裁邵宾认为,这样的行业洗牌见更有利于风险防控。据透露,近三年以来,中信租赁的资产不良率为0。
此外从业务层面看,目前,银行系租赁公司普遍采用类信贷化的资金投放经营模式,如何实现有传统信贷融资向经营性租赁转变,考验着机构的专业判断和资产投资运营能力。
中信租赁总裁俞子彦表示,在追求绿色租赁投放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中信租赁深入研究租赁资产,以期建立租赁资产的专业化运营能力。“核心竞争力在于围绕设备能力链与金融能力链两条线的布局,通过直接融资租赁和售后回租形式服务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企业。”他表示,“如果租赁公司在开业三到五年内,对租赁物有足够的运营能力,就更有胆量去持有这个租赁物,这样,客户在租赁公司和银行会见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做一个轻资产的选择。”
随着金融业强监管时代的到来,租赁行业受到的影响亦引发关注。对此俞子彦认为,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来讲,一个经济体、一个金融机构靠单打独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光在业务上期盼合作,同时在监管的环境下,也期盼着实体经济有一个非常明晰、公正、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