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涨跌跌皆有因 记者为你说端详
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指标有增有减,数字有涨有跌。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广义货币(M2)再创新低、国企收入利润双增长、财政收入增幅超预期,等等。如何看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现象,怎样破解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矛盾,都是广大读者关注的话题。请看本报记者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解读,希望能为您解疑释惑——
如何看待投资增速持续下滑
本报记者 林火灿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放缓0.9个百分点,延续了近年来增速放缓的势头,但降幅已连续两年收窄。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新常态呈现的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特征,给投资需求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随着宏观经济增速从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投资增速也在经历换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投资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保持动辄20%以上的增长速度。
另一方面,近年来许多传统产业已经相对饱和,部分领域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在一些新兴投资领域,虽然有着较大的投资需求,但这些领域的投资更加注重效率,很难通过大规模投资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传统领域的投资需求不及过去、新兴投资领域对投融资方式创新要求较高、同比基数又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必然会从高速转向中高速。
进一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准确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不再搞粗放型的规模扩张,而是强调把握好投资方向,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不再追求数量和速度,而是强调优化结构和效益,符合宏观调控预期。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投资增速放缓,但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升,投资为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继续发挥着关键作用。
总体上看,当前的投资增速放缓,是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具体反映,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也符合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未来,仍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努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财政收入超预期加重企业负担吗
本报记者 曾金华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大力推动企业降成本。同时,全国财政收入(主体为税收收入)保持较高增幅。为何在实施大规模减税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还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减税是减轻企业税负,也就是通过实施新的税收政策,使企业较之在原有的税收政策之下,税负有所减轻。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减税并不是指企业现在缴纳的税收一定比以前少,更不意味着全国税收收入一定要减少,而是特指企业在不同税收政策下税负的比较。企业实际缴纳税收多少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税收政策,还要看生产经营状况。
减税方面,2017年我国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出台简并增值税税率等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将超过1万亿元。
财政收入方面,目前官方尚未正式发布2017年全年数据,但从2017年前11个月数据可以看出大致的总体情况,1月份至11月份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6174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136072亿元,同比增长11.2%。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近日在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从财政状况看,财政收入增长7%至8%。这个增速超过了2017年年初全国人大通过预算设定的5%目标。
在减税降费1万亿元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为何还颇为“抢眼”?看似矛盾的两方面情况,实际上是内在统一的。
实施减税的直接效果是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放水养鱼”,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从而扩大了税基,带动了税收收入增加。特别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扩大税基、拉长产业链积极效应不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收入较快增长。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特别是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这是税收较快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实际上,经济学上著名的“拉弗曲线”也反映了较高的税率将抑制经济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增加。当然,确定合理税率必须考虑多重因素,并非越低越好。
M2创历史新低正常吗
本报记者 陈果静
2017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了8.2%的历史新低,这引发了一些担忧:2017年有好几个月M2增速都徘徊在9%附近,年底甚至“破9”,这样的低增速正常吗?
当前,M2增速放缓主要源于金融去杠杆的深化,使得货币创造渠道收缩、货币乘数下降。M2由流通中的现金加上活期存款(M1),再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构成。设置这个指标是为了测算、掌握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情况。
过去,货币主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循环,存款派生模式较为简单。随着金融创新的增多,存款派生模式越来越复杂。为了规避监管、获得更多利润,银行开始将资金从银行内部腾挪出来、购买非银行业机构发行的产品等,资金的链条明显变长了,由此派生出来的存款大量增加,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影子银行”,它推高了M2增速。
近两年,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银行不得不开始回收过去投向“影子银行”业务的资金,存款派生因此有所减少。据中国人民银行初步测算,2017年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下拉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M2增速放缓,主要还是让人担心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我国货币结构发生变化,M2的指标意义已经明显下降。比如,在M2增速大幅放缓的同时,能够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情况的社会融资规模在2017年仍然保持平稳增长,人民币信贷全年更是增加了近14万亿元,这表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然不减。
过去,货币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我们只看M2这一个指标就足够了。现在,人们更爱把钱放在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各种资管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产品里。让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分流了人们的存款,但其中的很大部分都没有统计到M2中去。只观察M2这一个指标,已经不足以一窥我国货币供应的全貌。正因如此,从2016年开始,《政府工作报告》中除了有M2增速目标外,还加上了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目标。
接下来,在M2统计口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进一步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比过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为常态,对此不必太过担忧。
汇率双向波动能否成为常态
本报记者 李华林
2017年,人民币汇率在经历持续3年的单边贬值后,全年震荡走升。截至2017年12月29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上年末升值超过4300个基点,幅度逾6%,创2008年以来年度升值纪录。2018年1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112,创2015年12月9日以来新高。
纵观近一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与过去单边贬值或升值不同的是,人民币汇率呈现明显的双向波动,并在双向波动中平稳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虽然2017年美联储连续3次加息,但并未提振美元信心,再加上欧洲经济超预期回暖,欧元看涨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一路走跌,全年贬值8%至10%。另一方面,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稳健,资本流出压力明显缓解,金融监管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人民币汇率起到了支撑作用。
在迎来2018年开门红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引人关注。在记者看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双向波动,且波动幅度逐渐加大仍是大概率。
从国内经济来看,市场对我国2018年的经济预期更趋平稳,加之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中性基调将延续,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持续稳定的基础。从国际形势来看,2018年美联储加息和缩表仍将持续推进,或将拉动美元指数走高。但与此同时,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超预期复苏,欧元和日元对美元汇率继续上行,将压制美元指数升幅。
更进一步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仍是大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并指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奠定了基调。
前不久,人民银行表示将由报价行自行设定人民币中间价的“逆周期系数”,这也表明,汇率价格机制朝着越来越透明、越来越机制化、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前行。
可以预见,随着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逐步走入新时期,单边升值或贬值走势很难重现,未来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区间双向波动将是常态,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反映经济基本面。
利用外资增速触底了吗
本报记者 冯其予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实现平稳增长。
在记者看来,这样的数据来之不易。从外部环境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大力推动本土资金回流并加大引资力度,2017年更是推动货币政策转向,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吸收外资形成了较大的外部压力。从国内情况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深入推进,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也面临着调整和优化,这些因素对我国吸收外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2017年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能够实现平稳增长实属不易。究其原因,与我国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着力培育利用外资新优势等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从外商投资环境优化来看,这一年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党中央、国务院以一系列重大部署来彰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坚强决心。如2017年7月1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17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两份重要文件,推出42条措施。中央的决心和行动,有效地提振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
从落实情况看,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外商投资领域的拓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推进,以及开放载体平台优化创新,这些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在2017年吸收和利用外资工作。比如,2017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形成了“1+3+7”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联动发展新格局,11个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841家,其中以备案方式新设企业占99.2%。
成绩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和跨国投资虽有回暖迹象,但增长依然缓慢,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2018年吸收外资面临较大外部压力。需要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区域开放布局,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最大限度赋予自贸试验区改革自主权。通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2018年中国吸收外资规模有望保持总体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国企“双快”增长能持续吗
本报记者 周 雷
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资监管系统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5%;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2%,利润增速创5年来最高水平。
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国企收入利润实现“双快”增长,令人鼓舞。新年伊始,很多关注国企发展的人都在担心,2018年国企“双快”增长能持续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搞清楚2017年国企实现“双快”增长的成因。一方面,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年度任务顺利完成,行业骨干企业效益大增。同时,“降成本”令企业更有获得感,通过减税降费,全年为企业减负1万亿元。国企改革取得突破,企业创新力度加大,新动能加速成长,带动了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受益于价格上涨等因素。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由2016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工业品价格和服务业价格上涨,对企业收入和效益增长均有直接带动作用。外需市场好转,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明显提升。
当前,国企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同时也要看到,内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矛盾仍需持续化解。一些重点商品受制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价格走势具有不确定性。此外,今年外需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长能否持续等因素也会影响国企的增速。2018年,国企保持“双快”增长面临着不少挑战。
近日举行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强调,2018年要努力推动国有企业效益实现稳定增长,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回报率进一步提升,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
显然,2018年国有企业工作的主基调是坚持稳中求进,进一步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益指标保持一定程度的同比增长是应有之义。要想落实好党中央关于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要求,国企就必须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因此,今年国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创新发展、国资国企改革、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值得期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