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5日电 中国气象局今日举行发布会,发布2017年中国气候公报和2016年温室气体公报。国家探测中心副主任李昌兴介绍,2016年度全球大气温室气体公报称,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中国气象局目前有7个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各站温室气体浓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温室气体相关的监测和研究,进一步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提供支撑。
李昌兴介绍,2017年11月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6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总第6期)》。这与2017年10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16年WMO温室气体公报(总第13期)》相呼应。
李昌兴介绍,2016年度全球大气温室气体公报称,全球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继续突破有仪器观测以来的历史记录,二氧化碳浓度相对2015年出现大幅上升,增幅达3.3ppm,比过去10年平均增长率高50%(约2.2ppm/年),主要与2015-2016年厄尔尼诺事件导致的热带地区干旱及森林大火等的排放有关。根据全球碳项目最新评估,这些排放的年度增长已经放缓或已达到一个稳定水平。2016年全球大气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增幅分别达9ppb和0.9ppb。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温室气体指数分析结果,2016年由大气长寿命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相比1990年上升了约40%,而这其中二氧化碳的贡献超过80%。
李昌兴指出,本期公报特别报道了利用冰芯、硼同位素、长链烯酮等技术对地球过去5000万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重构和反演,强调过去70年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出现前所未有的剧烈上升,由此可能导致气候系统出现不可预见的变化,引起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的严重毁坏,为了达到巴黎协定既定的全球增温控制目标,必须刻不容缓大力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
李昌兴还介绍了中国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分析情况。中国气象局目前有7个温室气体观测本底站,分别为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青海瓦里关站是全球31个大气本底站之一。2016年瓦里关站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分别上升至404.4±0.9ppm、1907±3ppb、329.7±0.1ppb,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尤其是甲烷浓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2016年我国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站3个区域本底站温室气体浓度也出现大幅上升,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为413.7±1.0ppm、417.7±1.9ppm、410.3±4.0ppm,甲烷浓度分别为1968±3ppb、2041±8ppb、2006±13ppb。随着卫星遥感监测大气二氧化碳技术的逐步成熟,遥感监测显示:2016年全球和中国陆地区域年平均大气CO2浓度分别达400.0±4.3ppm和402.5±4.5ppm。
李昌兴指出,各站温室气体浓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黑龙江龙凤山站地处东北平原,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最低;北京上甸子和浙江临安分别处于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其中浙江临安站因受到农业排放、工业排放等双重影响,甲烷浓度最高。
李昌兴表示,2015-2016年,地面观测记录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约3.3ppm,卫星监测显示:2016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约3.2ppm,与地面观测结果接近,显著高于过去7年(2010-2016)的全球年平均绝对增量:2.16ppm。我国部分地区同期增长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如代表东北平原的龙凤山站增长2.1ppm,江汉平原的金沙站增长约2.3ppm,西南地区的香格里拉站增长约3ppm。地处长三角的浙江临安站也仅增长3.6ppm,且该区域近五年浓度年增幅逐年降低,增幅减少约0.35ppm/年。
李昌兴指出,中国气象局从1996年就开始了温室气体的本底业务观测。2016年12月发射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2017年11月我国首颗搭载有温室气体探测载荷的业务气象卫星(FY-3D)成功发射,使我国初步具备了对主要温室气体含量的全球监测能力。中国气象局将进一步加强温室气体相关的监测和研究,进一步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履行《巴黎协定》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