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017年以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向好,城镇就业稳中有增,失业率平稳下降。展望2018年,世界经济稳健复苏但变数依然较大,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仍将持续,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有限,科技革命继续快速发展,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建议进一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双创”扶持力度,持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人员安置,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扶持。
一、就业形势总体良好
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就业改善提供了良好环境。近年来,为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的调控措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增长。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有效发力下,2017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机制性问题。
1、主要就业指标走势持续向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相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就业的改善或恶化具有滞后性,即就业持续增加,说明经济已早于就业出现了好转,反之亦然。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稳中向好态势,GDP增长6.9%,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同时,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失业率稳中趋降。
2、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主渠道,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8.3%,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9%,与上年同期持平。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于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
3、劳动力市场总体宽松,就业的梯度发展效应显现
2017年,我国就业市场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三季度求人倍率达到1.16,同比提高0.06。一方面,得益于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新经济业态的不断出现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岗位;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缓解了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压力。同时,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拉动新增就业的主力,就业的梯度发展效应开始显现。
4、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就业新动能提升
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完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做好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市场主体的潜力和活力得到快速激发。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451万户,同比增长12.5%,平均每天新设1.65万户,超过了2016年日均1.5万户的水平。通过对主流招聘网站大数据测算,2017年二季度,新设企业就业贡献率为26.6%,较一季度提高11.2个百分点,新设企业已经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创业创新带来新业态和新动能的成长发展,也对促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5、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部分地区就业压力增加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化解过剩产能。2016年以来,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工作实质性启动,这些行业的隐性失业问题逐渐显性化,就业压力显著增加。特别是对东北三省以及山西、陕西、河北等资源型省份而言,落后产能淘汰之后人员的安置问题更加凸显。
6、居民收入增长分化拖累消费潜力释放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扩大消费的关键是要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只有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来源才有保障,消费预期才能稳定,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尽管从总量上看,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5%,高于同期GDP增速,然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6.6%,仍低于同期GDP增长率0.3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人均经营净收入名义增长6.0%,增速同比也大幅回落2个百分点。此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名义增长率继续低于平均数增长率,表明收入差距水平在扩大。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这将不利于消费潜力的释放。居民收入增长的分化已直接反映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的下降上,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仅增长5.9%,增速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当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4.5%,消费增长略显乏力势必拖累未来经济增长。
二、201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料稳中略升
预计2018年,世界经济稳健复苏但变数仍然较大,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转型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继续推进,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劳动力供给,技术创新与科技革命快速发展,就业创业的促进政策不断得到深化落实,以上这些因素都将对我国的就业形势产生深刻影响。
1、世界经济稳健复苏但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2017年以来,世界经济整体运行逐步改善。IMF最新公布的报告也将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7%。这将有利于我国出口企业外贸增长,进而带动国内就业增长。但也应看到,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地缘政治冲突、大国之间的贸易冲突增加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世界经济能否就此走上持续稳定复苏之路还需进一步观察,这也将使未来外贸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
2、国内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
虽然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新旧动能依然处在转换的过程当中,我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由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密切相关,经济增速的放缓势必将对就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3、产业转型升级与落后产能淘汰进程仍将继续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都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问题,部分行业就业人员的失业风险在加大。虽然服务业的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慢于制造业,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将反过来制约就业增长。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替代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在短期内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吸纳过剩的劳动力。
4、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有限
近年来,我国适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2016年15-59岁人口同比减少370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6.7%,分别连续第五年和第六年下降。适龄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导致我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反过来制约就业的增长。虽然自2016年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受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生育观念转变和抚养孩子成本上升等影响,按国家统计局1%。抽样调查,2016年我国出生人口1768万人,仅比2015年的1655万人多出113万人,远不及此前各主要研究机构的预期水平。
5、技术创新与科技革命快速发展创造新增就业机会
2017年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数同比增长10.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快9.1个百分点。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就业形态的不断涌现,“就业难”问题将得到逐步缓解。
6、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不断细化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务院印发了系列相关文件。随着政府简政放权的力度持续加大,“放管服”举措的深入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红利得到进一步释放,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
7、2018年我国就业趋势与指标预测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预计2018年,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保持稳中略升态势,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在1350万人左右;受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实、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等因素影响,失业率将继续维持基本稳定,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上下;受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生育政策调整影响有限等因素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继续下降至65.3%左右,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宽松状态,求人倍率维持在1.1左右。而受累于产业转型、产能过剩、环保压力、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仍将面临较为突出的失业问题。
三、着力破除就业体制机制障碍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为了进一步做好未来的就业工作,需着力破除就业体制机制障碍,营造良好的就业外部环境;加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1、着力破除就业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支持就业创业
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完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尊重劳动者和企业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
2、加大力度扶持创业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加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开设多种形式、多项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办法,鼓励在校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学习;支持高校与各类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创业培训,运用社会各类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3、持续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人员安置
各级人社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工作,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多种途径进行人员安置,包括买断工龄、内部退养、培训转岗、自主创业等。把转岗与教育培训结合起来,引导转岗人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帮助他们转变思路,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完善奖励补偿机制,妥善分配好去产能职工安置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充分利用失业保险和就业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支持。
4、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切实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调整高等院校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要顺应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和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要求,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和高技能人才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
5、强化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重点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和农民工就业创业。落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毕业生实名登记就业管理和就业跟踪服务,扩大“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全面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税收减免、场地费用补贴、创业奖励等扶持政策。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管理服务协调配合,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衔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对接活动。建立全国联网的用工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为农民工提供有效岗位信息。
主 任:张宇贤
副主任:王远鸿 牛 犁
成 员:闫 敏 胡祖铨 邹蕴涵 陈 彬 邬 琼
李若愚 徐平生 刘玉红 张前荣 刘 鹏
范 洋 祁京梅 王 硕 耿德伟 魏琪嘉
徐 斯 高辉清 胡少维 朱 敏 郝彦菲
邹士年 赵硕刚 程伟力 张晓兰 王灏晨
执 笔:陈 彬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