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如何转型成为券商资管机构关注的焦点。目前,多家券商资管机构均已着手向净值化管理的调整。业内人士预计,后续将有越来越多固收净值型产品发行。
机构分析指出,资管新规反映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长远来看利于资管业务后续深化转型。以主动管理见长的资管机构或迎来新一轮向上周期,新发行的产品将围绕标准化资产与净值化打破刚兑的总体设计,塑造更加健康规范的资管体系。
净值化管理转型大幕拉开
净值化管理规定是资管新规对行业影响较大的内容。机构分析认为,通过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有利于真正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在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逐步打破刚性兑付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回归资管业务的本源。
业内人士指出,新规对一些大集合、报价型产品规模大的券商资管影响较大,需要根据监管要求逐步清理,同时还面临发行新的净值型产品的压力。
中泰资管董事长章飚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过往券商集合产品中存在有预期收益和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规模有较大发展。这类产品通常是按照预期收益或业绩比较基准到期兑付。从风险收益特征看,与发展的方向存在一些差距,主要体现为不能准确反映基础资产风险和收益,也会给投资者以刚性兑付的暗示。
“我们理解,在经过过渡期后,上述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产品净值将充分体现产品运作期间基础资产的表现。”章飚介绍。
记者了解到,其实,新规公布前,净值型产品在券商资管业内一直都有,但整体规模小。原因之一是,银行理财作为券商资管产品的重要资金来源,比较偏好报价型产品。这也带来券商资管报价型产品较快扩张,不少券商资管机构、部门也没有动力去做大净值型产品。
根据新规,资管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在内,要实行净值型管理。财通资管表示,未来净值化管理会改变机构投资偏好,特别是银行将倾向于投资净值稳定的资产,减少波动性产品的投资。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目前多家券商资管机构均已着手向净值化管理的调整,中泰资管方面即将推出转型后的产品。券商资管人士预计,将有越来越多固收净值型产品发行。
主动管理迎新机遇
随着未来新规落地,大资管行业有望步入统一监管时代。分析人士指出,各资产管理机构将同台竞技,基于自身的优势基因来形成核心竞争力,主动管理能力强的机构将脱颖而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净值化管理对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章飚介绍,以往,投资者基于对预期收益的认识购买理财产品,并不同程度地认为这是一种刚性兑付,对投资过程中的风险和收益无从判断,实质上存在对产品认识的错位和对资管业务认识的不到位。实行净值化管理之后,投资者事前无从预期准确的收益情况,需要资管机构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跑出风险收益特征,对接投资者的需求。
具体业务来看,财通资管指出,固收业务未来将走向净值化管理,稳健运作的产品或将更受欢迎。随着新规的推出,银行理财资金可能调整与机构合作规模,合作准入的门槛将不断提升,以主动管理见长的资管机构或将迎来新的一轮向上周期。
权益方面,财通资管介绍,打破刚兑后,部分能够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或通过基金、资管产品进入权益市场,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公司有望受益。作为资产管理机构,需提高研究团队研究能力、选股水平,发挥投资团队经验优势,发展追求绝对收益,重视回撤管理的主动管理产品。此外,还需注重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对于去通道,加码主动管理业务,行业内不少机构已开始准备。基金业协会公布的2017年三季度主动管理月均规模数据显示,中信证券、广发资管、国泰君安资管规模位居前三,分别为6227.85亿元、3430.22亿元、3042.05亿元。
积极把握明年机遇
在新规即将推出之际,展望明年资管市场发展形势和券商资管业务布局规划,财通资管表示,将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在原有固收优势的基础上,提升主动管理能力的优势,尤其权益类方面。此外,以客户为中心,开发贴合需求的产品,加大步伐布局公募基金,积极拓展ABS等业务。其中,公募业务方面,公司目前已成立4只公募产品,涵盖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产品,未来还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章飚指出,明年是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年,可能出现普遍的管理规模收缩,管理能力强、风控得力、收益好的机构会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中泰资管将以固定收益业务作为基础,并通过权益主动管理获取更好收益,此外,将积极探索资产配置。
瑞银资产管理中国区战略与业务发展主管董日成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瑞银资产管理将逐步引入一些在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而在国内较新的一些投资概念和投资产品。力求在未来三年建成比较完整的产品线,包括人民币固定收益产品、H股产品、FoF、配置型产品、量化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