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王恩博)随着当前民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中国健康商业保险发展迎来了机遇。
据统计,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从2009年的574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016年的4043亿元,年均增幅达27.6%,远高于同期寿险业务增速。
行业发展得益于需求增长。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分会副会长陈少波表示,商业保险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状况等方面将起到巨大作用。
不过,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商业健康保险巨大潜在需求还未得到有效转化。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产业总经理李品华表示,产品缺乏创新、缺乏系统医疗服务与数据支持、未建立有效控费措施导致赔付率居高不下等,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此背景下,如何让医疗与保险实现融合联动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在相关讨论中,管理式医疗保险被屡屡提及。
管理式医疗保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其核心在于让医保机构从游离于医患关系之外的被动赔付者转变为这一关系的“第三方”,从而有助于克服医患关系中的市场失灵现象,有效解决医疗费用和质量问题。
保监会日前出台《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该文件提出,保险公司应当积极发挥健康保险费率调节机制对医疗费用和风险管控的作用,降低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
在政策支持指引下,中国医疗和保险机构已行动起来,基于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探索“医疗+保险”的创新形式。
例如,慈铭(博鳌)国际医院、慈信医疗服务平台及多家保险机构,就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联合启动了“共享式国际化健康保障创新模式”。各方致力于搭建一个在中华医学会专家、三甲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以及“移动医疗云”全面支持下的国际化“医疗健康保障+商保定点服务综合体”。
据了解,这一创新模式将基于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首席健康官体系、支付保障体系、数据支撑平台等先进技术和形式,为民众提供可持续、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并与保险机构在综合医疗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合作。
“医疗行业是保险行业未来的大市场。”对此,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指出,尽管保险行业目前尚未完全探索出一条切入非公立医疗行业的有效路径,但各方仍将继续对此进行探索,有效规范过度医疗及过度赔付等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