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5+”扶贫多方共赢 “资产收益”走向全国——牧原集团产业扶贫模式在贫困地区快速推广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一定是要等到企业成熟了再去做,而是要不分大小,该做即做。”
牧原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秦英林日前被授予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他在领奖后对记者说。
秦英林从1992年创业至今的25年间,企业总资产达350亿元的同时,扶贫产业投资也达到161.7亿元,其中116亿元在脱贫攻坚以来投入,扶贫项目遍及全国。
“让来自社会的财富回归本源,造福贫困群众。”他说,就是这样的初心让他将企业经营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并取得了多方共赢效果。
他在河南内乡、山东曹县等49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共计投资174.8亿元,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基地,直接用工近2万人,每年人均增收约5万元。
“如果为每一户农民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
秦英林深刻认识到教育对阻隔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性,目前已累计捐助1500余万元,资助河南、湖北等省份14个贫困县的4531名贫困学生圆大学梦。
脱贫攻坚以来,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牧原集团已经成长为在全国12个省拥有100余家下属公司、员工3万余人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说我为脱贫攻坚做了奉献,其实我的企业通过产业扶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秦英林说,牧原集团摸索建立起了“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5+”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实现了企业和贫困户等多方共赢。
记者了解到,该模式由政府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成立合作社,政府和牧原担保增信,贫困户向国家开发银行或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申请扶贫贷款,交由合作社建设猪舍,企业租赁猪舍养猪并负责最终还本付息,保证贫困户可连续10年获得稳定资产分红。
“此模式通过政府、银行、企业的有机结合,使贫困户稳定增收,快速见效,带动面更广。”秦英林说。
实践证明,资产收益扶贫模式迅速在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本存在的地方完成复制,推出仅一年时间,已推广至河南滑县、安徽颍上等7省12个县,精准发力带动4828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推广应用。
在未来5年内,牧原集团计划在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完成扶贫产业投资200亿元,带动20万贫困户、6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秦英林说:“企业家的财富原本属于社会,应该实现共享。扶贫帮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