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下称《规划》)批复同意后进行了公布。
《规划》显示,北京将严控城市规模,疏解非首都功能,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同时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并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
护水护老城
按照《规划》,北京将严控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到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减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这表明,北京将严守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划定并严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保护好生态涵养区,同时加强首都水资源保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节水和水资源保护,确保首都水安全。
北京虽然是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的文明古都,但同时也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城市。第一财经从北京市河长制办公室获悉,在南水北调进京后,北京的年人均水资源量也仅15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500立方米).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对第一财经表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一项制度创新,以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配置为重点,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时,《规划》提出,北京要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老城和“三山五园”整体保护,老城不能再拆,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做到应保尽保。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唯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是靠着老城发展壮大起来的,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包括道路桥梁、轨道交通等都从老城穿过,老城基础设施的老化,已难以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多年来老城拆拆改改,多处城墙、牌楼都已非原貌。然而,老城又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通过腾退、恢复性修建来保护老城,这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具体的展示平台。
同时,老城保护要与大的山水格局相互协调,因此,《规划》提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加强对世界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将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
全方位支持雄安建设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规划》表示,全方位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支持中关村科技创新资源有序转移、共享聚集,推动部分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合作。加强与天津、河北交界地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严控人口规模和城镇开发强度,防止城镇贴边连片发展。
今年8月,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了建立健全对接协调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直连直通等。
同样在8月,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教育、医疗及科技创新都是北京的优势资源,将这些优势资源向雄安新区布局发展,以提升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在雄安新区新建的3所学校和1所医院,拟分别由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支持;对搬迁单位合理的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承接地将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并列入当地年度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此外,在健全财税价格等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提出给予企业疏解搬迁资产处置一定税收优惠,最大程度降低疏解搬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除了输送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之外,未来,雄安在交通方面建设也将有大的突破。上述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将成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体系的重要节点,全面提速北京市与雄安新区之间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建设北京市与雄安新区直接连通的高速公路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