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刘桐)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将试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风险可控的保税维修、检测和再制造业务,推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
日前,记者了解到,《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实施方案》及三年滚动计划已经编制完成,并获省政府批复。今年内,沈阳片区将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试点开展再制造业务等,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投资管理体制、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实施方案》对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以及自贸试验任务和措施进行了补充细化,共提出8个方面53大项共230条具体试验任务和措施。这8个方面涉及强化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投资管理体制,促进双向投资;推进贸易便利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融入全球价值链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
值得关注的是,沈阳片区将在发展再制造产业方面做出探索。再制造产业被誉为“隐形金矿”,不仅市场空间巨大,具有可循环价值,其健康发展对于制造业基础厚重的沈阳乃至辽宁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施方案》提出,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沈阳片区将试点开展境内外高技术、高附加值、风险可控的保税维修、检测和再制造业务,推动货物贸易转型升级;探索制定再制造旧机电设备允许进口目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试点数控机床、工程设备等进口再制造,打通高端设备回收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的运作模式;建立数控机床、机器人等研发中心,加大装备首台(套)政策支持力度等。
沈阳自贸片区组建
13位专家的“智囊团”
本标讯(华商晨报主任记者 刘桐)近日,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智囊团”首批委员共有13位专家。
当天,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逐项审议了沈阳片区第二批政策清单。首批委员包括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