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的概念究竟有何深意?即便是“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也对这一概念颇为感兴趣。他对上证报记者说,它象征性地增加了大型新兴经济体在一起行动的形象。
时间退回十六年前,时任高盛首席经济学家的奥尼尔首次提出“BRIC”(金砖四国)的概念。此后,从南非德班到巴西福塔莱萨,从俄罗斯乌法到印度果阿,金砖国家在不同的地方擦出火花。
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将聚首福建厦门,共商合作大计,规划发展蓝图。接受上证报采访的专家认为,届时,国际媒体热议的“金砖+”模式轮廓将进一步清晰,也为这一机制带来“未来+”。
经济领域早期成果丰
“金砖+”瞄准未来发展目标
自2006年国家间合作启幕以来,金砖国家已经走过黄金十年。中国商务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超过50%。目前,金砖国家已建立多领域60多项合作机制。
“十年磨一剑”。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看来,中方今年所概括并提出的“金砖+”模式,已经得到很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欢迎和支持。
他表示,“金砖+”的理念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这与金砖精神高度一致。其宗旨是加强金砖国家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推动建立更为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更大范围的共同发展繁荣。
基于“金砖+”的理念,延续迄今的做法,中方将在厦门会晤期间举行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从全球范围内邀请了5个国家领导人出席,共商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合作大计。
“我相信,‘金砖+’模式将充分释放金砖合作的生命力,不断拓展金砖合作的影响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注入更多的正能量。”王毅称。
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成为另一大“加法”,与会代表将聚焦“贸易与投资”、“金融合作与发展”、“互联互通”、“蓝色经济”四个主题,凝聚更多共识。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杰进告诉上证报记者,过去十年中,金砖国家合作的最大成就便在于财政和金融领域。一方面推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改革,有力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创立了自己的国际金融机构——新开发银行,引领起全球治理大方向。
从概念走向合作机制
经济技术合作或成“破冰点”
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上,此次厦门峰会受到全球瞩目。
在国新办8月31日举行的吹风会上,财政部国际财经中心主任周强武列举说,此次峰会的看点之一是金砖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宏观层面的沟通协调,包括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性改革等所有的政策工具,来促进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同时,金砖国家将共同敦促发达国家采取负责任的宏观经济政策,减少负面溢出效应。
此外,探讨如何深化在二十国集团(G20)框架下的财政与金融合作、推动新开发银行向前发展、推动金砖国家PPP领域的合作,以及探讨如何在会计准则趋同和审计监管等效方面开展合作,以助力金砖国家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做一些准备,如何完善税收合作以及金融合作等内容,都有望在此次峰会上取得新进展。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则表示,预期此次峰会将在金融、科技和贸易合作方面取得更多进展。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及亚投行,可以在促进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金砖国家之间的多边合作有助于减少竞争劣势,强化协同作用。
在业内看来,除了财政金融领域,金砖国家在经济贸易领域的合作也值得期待。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叶辅靖认为,8月初举行的第七届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已经批准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电子商务合作倡议、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等文件,期待在厦门峰会中讨论具体的落实途径。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朱孟楠也认为,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能源和环境保护领域是新兴经济体的共同短板,上述领域有望逐渐成为金砖国家的重要合作领域。根据经贸部长会议上释放的消息,经贸领域有望形成诸多务实的机制化合作成果,如探索建立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网络等。更令人期待的是,此次会议首次将经济技术合作纳入会议议程,生产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最有可能成为经贸领域的“破冰点”。
长期致力于金砖国家研究的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杰进也捕捉到了这一变化,他指出,此次中方把经济技术合作引入了议题,强调共赢,实现贸易平衡,这是今年的亮点。它意味着金砖国家在贸易领域的合作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追求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将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提高各国贸易能力。
“金砖国家将通过‘内谋发展,外促改革’,实现国家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新方向。”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