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家们喜欢讲故事,更喜欢通过创新来割韭菜。
2017年第一牛股非方大炭素莫属,周期景气开始,在一帮吹鼓手分析师的鼓吹之下,股民们用真金白银硬生生把市值给搞到500亿。现在,方大炭素挥一挥手说:我要理财去。别问为什么,现在A股的上市公司们掏了7000多亿理财呢,一定要小心理财背后的坐庄新招。
2016年才赚了6000多万元的方大炭素,周期景气的背景之下一夜之间变成了土豪,7月就赚了4.3亿元。现在产品涨价、原材料涨价,业绩都翻跟斗,分析师一个接一个地出来跳大神,扬言方大炭素一年可以赚70亿元。突然赚了大把银子,咋办呢?方大炭素的老板们坐在一起开了个会,最后一拍大腿:天儿这么热,做别的太费脑细胞,咱就不要琢磨了,就理财吧,把钱交给第三方赚点碎银子爽爽的。
除了自有资金,方大炭素还把之前募集的闲置资金也拿出来,一块儿总计60亿元。钱放在账上闲着也是闲着,理财赚点银子总比闲着好。可问题的关键是,方大炭素去年理财规模才6个亿,现在一下就翻了10倍。我的苍天!方大炭素的管理层们,难道你们已经把方大炭素做成了行业巨头笑傲群雄了?除了在周期景气的时候躺着赚钱,手上攥着大把的现金,你们就没有别的招儿谋划公司的更大发展?
方大炭素60亿元理财在整个A股的理财江湖中只能算小弟弟,人家新湖中宝一口气就用180多亿买了71个理财产品。美的集团就算被人骗了,理财都停不下来。现在整个A股已经有826家上市公司,花7400多亿元买了理财。如果说美的理财被骗是钱多的话,最糟糕上市公司非中国动力莫属,一边借着重组圈了134亿元,一边用100亿元买了理财。理财的回报也就那么三五个点,上市公司高管们的脑子到底怎么想的呢?
融资彰显的是上市公司实力,为啥上市公司不直接将融来的钱转化为生产力去回报信任他们的投资者,而要去进行低效的理财?背后另有秘密:上市公司通过理财,将钱流入到第三方的资金池,跟第三方暗中合谋,再进行层层加杠杆,将资金输送到一个看上去毫无关联的第四方,第四方再在二级市场拉升上市公司的股价。经过复杂的角色交换脱媒之后,不少上市公司理财真正的目的是逃避了监管,坐庄自家股票,形成人造牛股的假象,坐等韭菜上钩。
庄家们喜欢讲故事,更喜欢通过创新来割韭菜。散户们一定要警惕,那种永远缺钱,永远都在大笔融资理财的上市公司,最好离他们远一点,因为拥有不断融资能力的管理,在执行力方面画风大变的背后,他们营造的只是一场创新了的赌局。当你看别人杀得眼红,你忍不住下注时,对不起,牌局快结束了。面对上市公司玩儿理财,也许,股民们会说,他们都是城隍菩萨拉二胡,鬼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