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后,国新办接连召开了一系列重磅新闻发布会,邀请多个部门的官员深度解读中国经济形势,期间传递出了有关中国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信号,值得关注。
信号一:看好下半年中国经济走势
——预计稳中向好态势会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主要指标好于预期。而现在各界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下半年中国经济会否延续这种向好趋势?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明确表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下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当中积极变化还会继续增加,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对于上述判断,邢志宏给出了四大理由:一是实体经济发展趋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地巩固;二是需求在稳步扩大,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不断增强;三是微观主体的活力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进一步提升;四是市场预期向好,经济发展的信心持续提升。
记者注意到,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一些国际组织纷纷调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其中,IMF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1和0.2个百分点至6.7%和6.4%。这是IMF今年第三次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
信号二:严管地方债务问题
——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
记者注意到,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积极稳妥化解累积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发出了严管的信号。”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表示,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开好前门、严堵后门”的管理思路,不断完善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王克冰介绍了诸多监管举措:一是依照法定程序合理确定地方政府举债上限;二是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三是加快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四是坚决依法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五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查处问责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我们相信,坚持‘开前门、堵后门’,综合施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控制还是能够做得更好。”财政部副部长刘伟说。
信号三:避免非理性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房地产、影城等领域要审慎决策
去年一些企业非理性对外投资问题比较突出,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针对这个问题,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真实性、合规性审核,指导对外投资的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促进对外投资健康规范发展。上半年对外直接投资3311亿元,下降了42.9%,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工作,确保对外投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特别是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对外投资,我们建议相关企业还是要审慎决策,防范风险。”钱克明说。
这是否意味着不鼓励企业“走出去”了?对此,钱克明表态称,中国政府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个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对国际产能合作,对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包括东中西产业梯度发展的对外投资,都是鼓励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认为,中国政府鼓励“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方向不会变。尽管今年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中国作为一个对外投资大国的地位是不会变的。
信号四: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中国仍是跨国公司最青睐投资目的地之一
当前中国的投资环境到底怎么样?对华投资还赚不赚钱?对于这个问题,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最有发言权。
“当前,据了解,大多数的外资企业在华运营情况是比较良好的,对在华投资仍然充满信心。”钱克明透露,比如上海美国商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商业报告显示,2016年,77%的接受调查访问的美国企业在华实现盈利,比2015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73.5%的企业收入是增长的,比2015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赚钱的越来越多。
记者发现,近期多个重要会议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如,7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提出,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7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营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环境。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中国仍然是跨国公司最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钱克明称,相信下半年中国吸收外资还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