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对IPO常态化发行充满了争议,但常态化发行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却是在悄然发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随着IPO常态化发行,新股发行首日到涨停板打开的天数在缩短,次新股的价格走势也渐弱,部分次新股出现大面积下跌乃至“闪崩”现象。这一切都表明,打新股,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赚钱了!
新股打开涨停板速度加快,最快4天就开板
IPO发行的速度究竟有多快,一组数据就可以表明。截至6月27日,今年共发行了244只新股,超过去年全年发行新股数量,去年发行的数量是227家。
去年前7个月只发行了74只,从8月份开始IPO发行提速,8月份之后平均每个月发行新股的数量达到了30.6家。2017年新股发行继续提速,截至6月27日,今年平均每月发行家数是40.6家,平均每周发行13只新股。IPO常态化进程仍在稳步推进。
而随着新股的大量推进,其稀缺性在降低,赚钱效应也正在减弱。我们以打开涨停板天数作为参考指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6月27日,2017年上半年每只新股打开一字涨停的平均天数为9.83天,与2016年的平均数13.33天相比,减少了近4个涨停板。
具体来看,1月份平均打开涨停板的天数是10.07天,2月份打开涨停板天数则是12.6天,3月份平均是11.53天,4月份为8.7天,5月份打开涨停板的天数则已经是8.4天。
遥想当年,随处可见涨停天数是两位数的。在今年年初,多只新股打开涨停板的天数都超过15天,1月16日上市的至纯科技(603690)打开涨停板的天数达到了26天。2月初上市的康泰生物(300601)、德创环保(603177)打开涨停板的家数也分别为22天和19天。
但随后这一现象越来越少见。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今年的1月份和2月份,打开涨停板天数最多的为26天,其次为22天。在自3月份以来,打开涨停板最多的天数仅为19天。从4月份开始,每只新股一字涨停板的天数已经降至个位数。
根据记者统计,在今年前两个月共有87只新股上市,其中打开涨停板天数在15天以上的共有19只个股,占比21.84%。而在3月份-5月份,共有123只个股上市,但涨停板打开天数最多的仅为19天,涨停天数超过15天的仅有6家,占比仅为4.88%。
新股发行首日到涨停板打开天数的变化是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新股打开涨停板的天数的均值在整体下滑。这表明,IPO新股供给量的增加让市场打新炒新的热度有所减弱。在IPO常态化发行下,制度红利终究有一天会消失。新股不再是涨停,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正如华泰联合刘晓丹所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希望市场走到这样一个拐点,就是新股不败的神话被打破,出现新股破发或者发行失败的现象,这将意味着证券化管制的红利彻底消失。
“我经常提醒我们ECM团队,每次新股发行剩余一些余股的报销,一定要关注新股涨停板的天数,很可能有一天包销了,却真亏在手里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市场见底了。”
刘晓丹认为,新股破发甚至发行失败,才是新股IPO改革的成功标志。站在一级市场的角度,大量的次新股破发,以及新股发行市盈率在23倍可能也发不出去的时候,这个市场才是调整到位了。
次新股闪崩异动,走势低迷
上周(6.19-6.23)多只次新股接连发生闪崩,从上周涨跌幅排名看,跌幅最大的前五名为哈森股份(603958)、中通国脉(603559)、世名科技(300522)、英联股份(002846)、中潜股份(300526).
以哈森股份为例,其股价于6月20日(上周二)达到44.51元/股的高点后跳水跌停,之后连续两日跌停,截至上周五股价跌至新低,一周累跌33.89%。
另一只次新股中通国脉亦如此。上周一开盘跌停,之后连续两日跌停,截至上周五股价同样跌至上市后新低,一周累跌31.84%。
从个股角度看,市场大多观点认为“闪崩”原因在于机构资金的撤回,加之发生闪崩的个股股本都很小,如世名科技总股本才6667万左右,股价极易被操纵。
然而从基本面看,上周个别次新股股价异动只是该板块整体走势低迷的缩影。实际上,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次新股指数由高点开始震荡下跌,而今年三月底开始,股指再度进入新的下滑阶段,近期走势更为低迷不振。
而此时正是IPO常态化的开始,每周新股上市数量明显开始增加,在这样的发行节奏下,次新股“稀缺”逻辑开始动摇,投资者的情绪反映在股价上。
此外,多只次新股今年一季度业绩出现下滑。上图为次新股2017年一季度营收增长率的排序,据统计,294只次新股中有17.35%的个股一季度营收下滑,下降幅度最高达-64.64%;近三成次新股一季度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
虽然上市公司的业绩与行业发展和宏观经济息息相关,但是也存在公司上市前“冲业绩”,上市后缺乏增长力的情况。随着IPO扩容提速,市场上新股数量增加,次新股业绩出现滑铁卢的可能性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