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500多名代表出席 六场平行主题会议达成多项共识
政策沟通会签32合作协议
来源:法制晚报
14日下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与会各方达成三大共识
法制晚报讯(记者 蒲长廷 黎史翔)“政策沟通”“加快设施联通”“推动贸易畅通”“促进资金融通”“增进民心相通”“智库交流”——14日下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举行六场平行主题会议。
来自国内外的1500多名代表分别聚焦“五通”和智库交流展开深入探讨,签署系列协议,达成多项共识。
与会代表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贡献,将推动全球发展更具包容性、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政策沟通
签署32个合作协议
14日下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聚焦“政策沟通”的平行主题会议上,与会嘉宾签署了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涉及1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
“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主题是“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创新机制、共谋发展”。来自7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的共约360位嘉宾参与了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主旨发言中说,政策沟通是开展各方面务实合作的基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做好双边和多边政策沟通,重点要加强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机制与平台以及具体项目四个层面的对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把绿色技术和绿色投资带到沿线国家,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社会、人文等深入交流。与会各国都能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重点。
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区域基础设施连接具有重要意义。她表示,愿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推动双方开展更高层次的务实合作。
法国总统代表、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前总理拉法兰在发言中指出,“一带一路”是促进实现亚欧之间政策沟通、基础设施联通愿景的重要载体。加强政策沟通和发展战略对接有利于为建设更开放、更稳定和更繁荣的世界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加快设施联通
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
在“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上,中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致开幕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会上发言。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特别强调,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泰宁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和欧洲联结在一起,将使沿线国家和合作伙伴受益。“我们必须架设桥梁,进行合作和协商,而不是建起高墙阻隔对方。”他说。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表示,愿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推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说,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发展有助推动经济的互联互通,美方愿利用自身在全球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经验,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
会议各方达成以下共识:一是“一带一路”联通历史与未来;二是设施互联互通扮演着“先行官”的重要角色,是实现“一带一路”愿景的重要保障;三是设施联通中“通”和“畅”是关键,要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和关切,在硬件和软件上共同发力,通过对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来自60多个国家的200多位政府部长、国际组织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各方围绕交通、能源、通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合作意向,已签署或将要签署50多项合作文件。
推动贸易畅通
2018年起办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
在“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中方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
商务部部长钟山出席会议时表示,中方将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积极扩大进口。商务部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商品。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不同国家商品交易提供国际化公共平台。
此外,钟山表示,中方愿与沿线国家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加快实施世贸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进一步简化通关、检验检疫、税收等监管程序,开展监管信息互换。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与沿线国家合作实施100个贸易投资促进项目。
未来5年,中方愿为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来华研修和培训名额,派遣50名高级经贸专家,为沿线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服务。
促进资金融通 27个“一带一路”国家签订融资指导原则
昨天下午,财政部部长肖捷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期间,代表中国财政部与有关国家财长或财政部授权代表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为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融资安排,破除融资瓶颈,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中国财政部提出《“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与阿根廷、白俄罗斯、柬埔寨、智利、捷克、埃塞俄比亚、斐济、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印度尼西亚、伊朗、肯尼亚、老挝、马来西亚、蒙古、缅甸、巴基斯坦、卡塔尔、俄罗斯、塞尔维亚、苏丹、瑞士、泰国、土耳其、英国等26个国家财政部门达成共识并共同核准。
《指导原则》是各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首次就资金融通问题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主要目标是本着“平等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原则,推动建设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参与各国积极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加强政策协调,完善融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动员多渠道资金,通过推动金融创新和密切金融监管合作,更好地服务于沿线国家融资体系建设。
增进民心相通 400余名代表分享建设经历
“在坦桑尼亚当媳妇儿,那难度跟毛豆豆在中国当媳妇儿是一样一样的!”14日下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自称是中国影视作品“铁粉儿”的坦桑尼亚专业配音演员希尔德诙谐的感言,引起了在场嘉宾一阵阵笑声。
“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以“共建民心之桥,共促繁荣发展”为主题,来自60多个国家的政府、政党、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的400余名代表汇聚于此,分享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亲身经历,讲述着“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真实而美好的故事。
“‘一带一路’要行稳致远,离不开‘民心相通’的支撑和保障,需要实施好‘增进民心相通’这项基础性工程。”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在主旨发言中表示,民心相通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我们需要齐心协力,不断强化“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纽带,更加主动地顺应民愿、汲取民智、动员民力,不断优化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相关国家民众,为各方务实合作构筑强有力的社会环境和民意基础。
同时,“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展示了中国同沿线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开展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卫生、新闻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成果,宣布启动《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2017-2020)》、“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以及“增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国际智库合作项目”。
智库交流 50多家外国知名智库参与研究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著名智库负责人、前政要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人员盛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次历史性盛会,“一带一路”建设是惠及各国人民的宏大构想。
与会人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智库的积极参与,智库可以扮演探路者的角色,将各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措施、合作模式、共赢发展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积极加以推广。智库可以汇聚众力,共同发展新平台,探索新路径,开辟增长新动力,助推沿线国家共同繁荣。智库可以发挥人才优势,通过开展风险评估等方面研究,进一步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未来,‘一带一路’的成功将可以帮助数十亿人脱贫,保护地球,创造全球合作机遇。”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表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中国和西方的共同智慧。
“巴基斯坦智库已经与中国同行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将有助于实现双方对‘一带一路’愿景的共同理解,聚焦两国人民的互补性,这远远比金钱更重要。”巴基斯坦总理外交事务顾问萨尔塔吉·阿齐兹表示。
“智库交流”平行主题会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承办。与会者围绕“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的主题,坦诚对话、畅所欲言,形成智库共识、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等12项成果。
据了解,目前中国智库有关“一带一路”研究平台已超过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有50多家。
文/记者蒲长廷 黎史翔
部分综合新华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