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13日发布《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2017年1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整体系统性风险水平呈下降态势,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已趋于平稳,但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金融稳定性仍需重点关注。
具体来说,宏观层面上,自2016年以来,金融体系巨灾风险指标保持相对稳定态势,处于历史同期正常水平,且波动较小,这表明我国当前整体系统性金融风险相较于2015年下半年已显著减弱,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主要源于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工业增速加快、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直接缓解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下滑压力,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构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下降的重要因素等三方面因素。
微观层面上,主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已显著下降,基本企稳。在上一轮牛市及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主要金融机构的股价联动性大幅上升,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标值急剧上升。尤其是股市异常波动之后,宏观经济数据存在大量负面预期,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质疑显著增多。但随着沪深A股市场走向稳定、实体经济的逐步企稳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完成,关于中国经济金融的负面预期开始下降,主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SES值、ΔCoVaR值和SRISK值迅速回落,并在2016年-2017年第一季度整体保持相对稳定。建议监管层关注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报告》课题组认为,在当前金融风险逐步显现、需要重点治理的关头,金融监管改革不宜采取大手术的方案,切实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委员会+一行三会”监管模式,即维持目前“一行三会”格局基本不变,在国务院层面成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做实日常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