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特稿:让“技术流”在“一带一路”上奔淌——中关村企业“破壁”经验谈
新华社记者海洋
10年前,科大聚龙集团为了让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设备终端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测试,不得不把机器全部拆开,供欧方检验。如今,科大聚龙已连续10年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测试,凭借技术创新,这个以13万元人民币资产起家的微型企业已发展成市值140多亿元人民币上市公司企业集团。
6、7年前,京东方集团正经历连年亏损的最困难时期,用董事长王东升的话说,“意志不坚定一点也就跳楼了”。如今,依靠坚定不移地发展核心竞争力,京东方从行业追赶者,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液晶显示屏巨头。今年一季度,京东方已实现盈利20亿元,比去年全年的18亿元人民币还要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吹响互联互通,破除贸易、物流、金融、技术等各种壁垒的号角,以科大聚龙、京东方等为代表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欲借政策东风,加速技术的输出与引进。
技术输出:弯道超车 奔向蓝海
或许人们对京东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你知道的任何品牌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可能都用的是这家公司生产的液晶显示屏。
20多年来,京东方经历过国产彩电业因技术替代而全线崩溃的产业阵痛,曾因外界质疑而上市遇挫,至今还因股价曾经“跳水”被不少股民看作无良黑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京东方人自主研发的脚步。京东方的领导者在不同时期信条始终未变:第一,坚持把高技术工业作为主业,而且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第二,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市场竞争中寻求企业的未来。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告诉记者,如果仅仅为了财务报表好看,“可能大家就看不到现在的京东方了”。在2006年至2010年,企业每年亏损2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最困难时期,京东方依然保持了每年7%的研发投入,坚持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创造核心竞争力。
如今,京东方人的执着、情怀和付出得到了回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京东方以1673件申请位列全球第八,与中兴通讯、华为等中国企业一同跻身前十。全球创新活动的领先指标、汤森路透《2016全球创新报告》则将京东方列为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二大创新公司。
根据今年1月市场数据,京东方智能手机液晶显示屏、平板电脑显示屏、笔记本显示屏、显示器显示屏出货量均位列全球第一。
如果说,从行业追赶者到领导者,京东方依靠研发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那么,做大数据起家的亿赞普集团选择的路径是奔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蓝海”,直接填补国外技术空白。
亿赞普集团董事长罗峰常说,做事业就要做“没有天花板的事”。据他介绍,亿赞普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主要瞄准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可能还没有大数据概念,但是有对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需求,是一片未知的“蓝海”。
技术引入:多种模式 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合作是双向的,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在技术引入方面,中关村企业积极探寻国内外技术融合发展新模式。
科大聚龙董事长助理、执行总裁张帆介绍说,2016年,集团与主要从事海外投资并购的投行多维海拓合作,成立了多维聚龙境外创投基金,瞄准引进以色列等国尚未成熟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自主产品。
张帆表示,通过聚龙出资、多维搜寻目标的合作模式从国外引进好技术,并进行成果转化,一定会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他介绍说,多维聚龙基金初期资金4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重点投资领域落实一些项目。
对如今处于行业金字塔顶端的京东方来说,如何在颠覆性技术革命到来前做好准备是个难题。京东方集团高级副总裁张宇认为,从跟跑者、并跑者到领跑者,京东方已面临前方“无人、无路”的情形,创新需要具备一定前瞻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成为考验。
他说,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对产业发展方向做出明确判断,只能不断“延伸触角”。为此,京东方已对柔性屏、量子点显示等下一代技术做好研发布局,并在美国、日本等地通过合作研发项目、共建实验室等方式追踪海外前沿技术。
2014年,在实体店销售时代曾创下辉煌业绩的海淀图书城正式升级改造成中关村创业大街。在探索技术引入模式方面,将自身定位于“平台的平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积累了颇多经验。
据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方北京海置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宏波介绍,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已与以色列、芬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等10余个国家的20多个创投孵化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此外,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还积极开展跨境孵化与投资,并举办国际创新比赛、创新路演等活动,助力高精尖项目落地,打造国际项目与人才进入中国的窗口。
双向“破壁”:技术引爆 政策支持
日新月异的技术一个特点是一种颠覆性新技术往往可以引爆不同行业,为我们的生活送上惊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科大聚龙的监控摄像头夜视技术竟能用到手机上,成为夜景照相的保障;而京东方研发的8K超高清显示技术不仅能用于电视显示屏,还能使医学界长久以来呼吁的远程专家会诊成为可能。
然而,客观而言,为了让国内外最新技术更好地互融互通,从而惠及更多民众,在双方向“破壁”之路上,人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张帆建议,为了让国内企业、特别是像科大聚龙这样的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希望能打破目前国企和民企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实现信息交互,以便大家一起“抱团出海”。此外,他还说,中小企业在海外常面临缺乏市场认知的困境。如果能由政府推动、搭建专门负责评估企业资质的第三方平台,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难得助力。
姚宏波指出,在“引进来”方面需要加大对引进高精尖人才、尤其是基础科学领域人才的政策支持,也希望国内科研院所进一步开放实验室等资源,支持跨境初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