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在经历了2016年的提速后,常态化发行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惯例。IPO在常态化的同时,发审趋严态势也随之确立。
今年以来,IPO节奏基本稳定在每周核发10家企业首发申请。与此同时,过会企业在发审环节的否决率逐步上升,证监会对首发企业核准率进一步下降。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共有162家企业上发审会,10家被否决,否决率6.2%;2016年第四季度,共有107家企业上发审会,8家被否决,否决率7.5%;2017年至今,共有175家企业上发审会,19家被否决,否决率上升至10.9%。
首发企业核准率下降至新低也同样证明了发审趋严的态势。2016年第四季度,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153家(包括核准、撤回和否决申请三种情形),其中核准申请131家,14家在审企业撤回申请,8家企业被发审委否决,核准率为85.6%;2017年至今,证监会共审结首发企业217家,其中核准申请158家,40家企业在审撤回申请,19家企业被发审委否决,核准率降至72.8%。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我们有信心解决所谓的‘堰塞湖’问题……新股发行不在家数多一点、少一点,关键是企业质量。”
业内人士认为,IPO常态化与发审趋严态势的“双确立”印证了监管部门对于IPO“堰塞湖”的治理思路。IPO数量的升高和核准率的降低同时表明,首发企业没有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
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在严格审核把关的同时,加强IPO现场检查也成为证监会工作重点之一。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介绍,证监会于2016年第四季度开展了首次IPO企业现场检查工作。2017年该项工作将继续开展,督促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防止带病申报,严把资本市场入门关,对IPO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检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违规的相关线索会移送证监会稽查部门处理。
对于上市公司质量、业绩波动的问题,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发审过程中监管部门将本着依法合规的基本原则对上市公司进行审核,对于非周期、非正常的业绩波动进行关注,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下一步,监管部门也将进一步提高发审环节的透明度,及时回应市场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