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资金洪流: 21天楼市调控的“生死时速”
本报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后调控时代楼市新趋势
自3月17日至4月5日的21天里,超过35个城市出台调控措施,范围之广、力度之强、密度之大,传递出一种“生死时速”的紧迫感。调控之后,不少刚需的资金被冻结,二手市场也开始呈现观望情绪。然而,投资客的资金流动却没有停止,他们“一城调控换一城”,不断和政府打“游击战”。而对于调控严厉的一二线城市来说,租赁市场的规模化兴起正在成为新的趋势。4月6日,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通知表示,“增加租赁住房有效供应。将新建租赁住房纳入住房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增加租赁住房用地有效供应。”政策的倾斜驱赶着资本往租赁市场流动,不少地产品牌纷纷试水该领域。
在热点一二线城市加强调控之后,楼市资金发生两个主要变化,一是从核心区域(环京、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流向周边;二是从东部流向中西部。
2017年以来,各地纷纷加码楼市调控。真正把这轮调控推向高潮的,当属北京出台的“317新政”,其“二套房首付最高八成”、“认房又认贷”等手段,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应。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17日至4月5日的21天里,超过35个城市出台调控措施,范围之广、力度之强、密度之大,传递出一种“生死时速”的紧迫感。
这些调控政策主要着眼需求端,包含了限购、限贷、限价,甚至限售等行政性手段,政策主要针对投资客。
喧嚣之下,疑问仍然未解:自2013-2014年后,我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总体供大于求的阶段。既然如此,缘何此轮市场仍然出现疯长,以至于迫使政策加码到极致?同样地,在多年的打压之后,投资客为何仍然横行市场?
这些问题表现在房地产领域,但答案却在房地产之外。
不速之客
如果说“雄安三县”限购属于政策利好下的个案,那么句容、沧州、镇江、莆田、东莞、天水等城市的调控加码,则显得出人意料。
热点区域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加码,被认为是此轮调控的重要特征。其不仅与一二线城市同步,步点也十分密集:3月19日,保定;3月20日,句容;3月21日,东莞、嘉兴、廊坊;3月22日,沧州;3月24日,佛山、镇江;3月25日,莆田;3月26日,中山;3月28日,常州、丽水;3月29日,东莞、南通、湛江;3月30日,闽侯……
与此同时,中西部的太原、长沙、成都、贵阳、天水,以及东北的长春,也都加入了此轮调控。
这种调控动向与楼市资金的流动方向十分吻合。按照上海易居研究院的观点,在热点一二线城市加强调控之后,楼市资金发生两个主要变化,一是从核心区域(环京、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流向周边;二是从东部流向中西部。
这些流动的资金中,自然有刚需等合理成分,但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客的比重亦不能忽视。
作为“老资格”的炒房者,老石(化名)在北京周边的燕郊、固安均有房产。前几年在燕郊买房时,燕郊所属的三河市已经实施限购,但老石仅花费1万元的成本就获取了当地的购房资格。
中部城市长沙也曾承受投资客之苦。去年四季度,一批操着上海、江浙口音的人来到长沙各大售楼处,动辄以全款的形式卖下项目。这引发了当地楼市的震动,有人甚至认为“温州炒房团”卷土重来。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外地人,确实少见。”某大型房企长沙公司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长沙是房屋供应相对较大的城市,购房者多来自周边县市和湖南省内其它地区,外省人大规模购房的现象十分少见。
这些“不速之客”不受欢迎,但对房价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短短一周,整个片区的均价能提升2000元到3000元。”上述开发商表示,由于投资客往往把区域内的好户型买下,还会传递出一种恐慌情绪,引导更多的人前来购房。
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将此称为资产价格上涨中的“正反馈”效应,类似于股市中的追涨杀跌。但这种情绪往往会加剧市场的波动,并导致交易量出现大涨或大跌。
资金跷跷板
真实的楼市资金规模很难统计,但央行的数据可以作为参照。上述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超过1万亿元,这其中还有春节因素的影响。
对于楼市资金的来源众说纷纭,股市和实体经济被认为是两个主要来源。
杨红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楼市、股市均与宏观经济走势相一致,其中,楼市的变化要稍微滞后于股市。这说明资金会率先进入股市,然后流向楼市,并推动两个市场共同繁荣。
但在2015年以后,这种滞后性更加明显,并呈现出“跷跷板效应”。即当股市下跌后,资金会不断流出,并涌向楼市。
A股最近一次阶段性高点出现在2015年6月,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19的高点,自此之后就开始暴跌,随后7个多月的交易时间里,沪指累计最大跌幅接近50%。
同样在2015年,楼市政策不断宽松,央行连续5次降息,“330新政”和“930新政”又加大了购房杠杆。当年年底,一线城市楼市升温,次年又蔓延至东部强二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城市。
业内的共识是,在这轮楼市行情中,股市资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以来,楼市调控不断升级,但由于股灾对市场心理的冲击过大,资金回流的迹象并不明显。
实体经济领域的资金流入同样明显。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从去年开始,在浙江、福建等省份,不少传统制造业企业直接投身房地产开发领域;又以标会、暗股等民间募资形式,间接进入房地产。但真实的规模难以统计。
全国房地产商会主席顾云昌表示,过去多年来,M2维持高速增长。2015年以来,由于民间投资渠道缺乏,在股灾惊魂未定、实体经济不振的情况下,楼市再度成为资金“蓄水池”,并体现为以房价为主的资产价格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末以来,房价涨势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蔓延。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市,核心区的最高房价已超过8000元/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两倍。
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从去年9月开始,70个大中城市中的房价领涨军团,开始从东部二线城市,转移到中西部城市。今年2月,三亚、西安、重庆成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最大的城市。
杨红旭将这种情况称为“补涨”。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有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示范效应,也有资金充裕下的资产价格上涨压力。
资金何处去?
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即使在资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资金的流动亦显得“不正常”。顾云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城市化进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二是人口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
前者对应房地产业的“黄金时代”,主要体现为整体供应不足,房价上涨迅速,市场走势相对同步。后者对应“白银时代”,主要表现为市场冷热不均、分化明显。
顾云昌认为,从2014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从整体供应不足过渡到供应过剩,市场也正式进入“白银时代”。但在这一阶段,区域性(以热点城市和城市圈为主)供应不足的情况仍未得到缓解,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压力继续存在,并在资产荒的背景下放大、蔓延。
这也是近期楼市调控政策密集出台,并不断加码的深层原因。
在21天紧锣密鼓的调控加码之后,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政策达到空前严厉的程度,其周边的三四线城市同样承受着政策高压。杨红旭认为,这些政策的效果将很快体现。今年第二季度,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楼市将进入盘整期,下半年市场将出现降温。相比之下,部分三四线市场将迎来机会。
但由于供应过剩明显,三四线城市能否吸纳庞大的楼市资金尚属未知。
4月6日,住建部、国土部共同发文,要求各地要根据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适时调整住宅用地供应规模、结构和时序。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在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此举被认为是缓解热点城市供应压力、恢复“蓄水池”作用的重要措施。
但顾云昌认为,相关的配套改革同样重要,“如何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领域,推动经济增长,需要金融改革;如何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需要土地制度改革。”他认为,这些配套改革的推进,将是从根本上解决楼市问题的手段。
很显然,这些改革措施并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因此在短期内,调控加码仍将是楼市的主旋律。顾云昌表示,在“蓄水池”作用减弱之时,应密切关注楼市资金流向。(编辑:林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