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街上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专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于革胜:养老金“入市”:投资运营工作已经启动》)
全国社保基金起步时只有200亿,现在已有16000多亿。中央拨入了本金近8000亿,另有8000多亿则是投资收益,从2000年到2016年底,复合年均投资收益率8.37%。
由人社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社保基金会、总工会等5部委通过广泛征求专家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也借鉴了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已上报中央。
地方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委托投资运营,总体看进展是顺利的,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广西、云南、河南、上海、陕西、湖北等7个省份和我们签订了委托合同,合同金额3600亿,已经到位1300多亿。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要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稳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上述计划也是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目标提出三年多来,改革的落实情况如何?即将推出的改革还有哪些?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于革胜。
“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已有初步方案
南方周末:经常有人将“社保基金”“养老金”“社会保险基金”这几个概念混淆使用,你能否先介绍下这几笔钱的不同用途?
于革胜:我们说的“社保基金”全称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2000年建立的,是为了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缺口的需要,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简称“社保基金会”)负责管理运营。
而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其实是“社会保险基金”,不是“社会保障基金”。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社保基金不是现在用的,而是将来才能用的。
于革胜:是的。
南方周末:那将来用于什么地方?只能用于发放养老金吗?如果医疗保险基金等产生缺口时是否可以使用?
于革胜:到时候要根据情况确定用途。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保基金也出了一点钱。如果将来有特殊情况出现了,国家下指令要动用这笔钱,那我们是要动的,不是说就定死了。
南方周末:目前全国社保基金的盘子有多大?
于革胜:全国社保基金2000年起步时只有200亿,现在已有16000多亿。
南方周末:这些钱是怎么来的?
于革胜:来源主要有4个部分,一是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二是中央财政拨入的部分彩票公益金,三是划转的部分国有上市公司股份,四是社保基金这些年的投资收益。
南方周末:那这16000多亿中,中央拨入的和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的比重各占多少?
于革胜:中央拨入了本金近8000亿,另有8000多亿则是投资收益,从2000年到2016年底,复合年均投资收益率8.37%。
南方周末:“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才提出来的,此前好像并不是这么做的。
于革胜:此前的做法是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含国有股的公司,按照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充实社保基金,在中央拨入的近8000亿中,有2700多亿来源于此。
南方周末: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改革目标后,至今还没有出台具体方案,为什么?
于革胜: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问题,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了,由财政部牵头,会同人社部和社保基金会等部门研究提出了初步实施方案,待中央审定后再组织实施。
现行体制过多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南方周末:社会对社保基金的总体期待就是“做大做强”,但你们有没有预判,要做到多大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呢?
于革胜:其实取决于很多因素,关键是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包括制度体系,以及资金支付的可持续问题。另一方面就是面对人口老龄化迅猛发展的趋势,我们能不能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地提高养老服务保障水平。
南方周末: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什么特征?
于革胜:一是老年人口增长快,规模大,2014年60岁以上的人口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5.5%,2015年达到了16.1%,而且每年还以近1000万的规模在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3个亿,到那时比例会超过20%。
二是高龄、失能、空巢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社会负担越来越重。2014年我国有80岁以上老人将近2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了4000万,规模不小。
三是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状态堪忧。老年人当中70%患有慢性病,50%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病。
第四个特点是,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交织。前些年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比较低,现在尽管已经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是要改变人口的结构,需要一个过程。发达国家经过百年才逐步出现的老龄化问题,在我们国家是非常快而且也是非常集中地凸显出来。
南方周末: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
于革胜:前不久,人社部尹蔚民部长在答记者问时,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去年通过的国家 “十三五”规划专门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对养老体系建设都做了统一的部署。
前几年,由人社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社保基金会、总工会等5部委联合开展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研究,通过广泛征求专家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也借鉴了国际经验,提出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已上报中央。
南方周末:5部委设计的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于革胜:涉及内容很多,包括养老保险要不要全国统筹、个人账户要不要做实、养老金待遇调整,以及缴费年限和延迟退休年龄等问题。
南方周末:通过研究、制定这些方案,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还存在哪些问题?
于革胜:首先是制度体系不统一的问题,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先从城镇企业职工开始实施,然后是城乡居民,2014年又开始启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同时期制定的制度办法不一样,需要逐步衔接。
第二个问题是过多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三支柱养老保障模式,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但目前过度地依赖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公务员职业年金所占的比例不是很大,商业保险就更少。今后应逐步提高后两种养老保险的比例,但这需要国家采取更多的政策来激励支持。过去有专家建议,能不能把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适当降低一些,用来为企业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研究。
第三个问题是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不高。除少数几个省份以省级统收统支外,大多数是调剂式省级统筹模式,主要由市县二级承担养老金发放责任。统筹层次低导致基金收支不能跨省调剂,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基金管理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
于革胜。(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网站/图)
已与7个省签订养老金委托投资管理合同
南方周末:刚刚你谈的都是养老金的制度体系问题,据你了解,现阶段资金的可持续状况如何?
于革胜:目前来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总体上是没有缺口的,到去年底,累计结余3.6万亿,但各省情况不一样,部分省份结余较多,但也有些省份当年就收不抵支了,还有个别的省已经把过去累积结余都吃光了,支付压力是很大的。所以下一步要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增强全国调控能力。同时,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进行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南方周末:现在有几个省委托你们投资管理?
于革胜:地方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委托投资运营,总体看进展是顺利的,到目前为止,已有北京、广西、云南、河南、上海、陕西、湖北等7个省份和我们签订了委托合同,合同金额3600亿,已经到位1300多亿。
南方周末:此前不是已有广东、山东委托过吗?怎么没有计算在7个省份之内?
于革胜:广东、山东跟现在这7家的委托方式还不一样,广东、山东的资金是混在社保储备基金一起运行的。这7家包括以后委托我们管理的资金,都要分开记账,分开核算,单独进行管理。之前广东、山东委托我们管理,因为是试点,资金也比较少,就没有分开,他们两家委托协议到期以后资金也会逐步转到养老基金去管理。
南方周末:为什么要对地方基本养老保险委托资金进行单独管理、独立核算?
于革胜:单独管理是指社保基金会对地方委托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分别进行投资管理。这是因为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风险承受能力和流动性要求不同,造成两部分基金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业绩目标设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必须进行单独管理,这也是国发[2015]48号文所规定的。独立核算是单独管理的重要内容。
南方周末:已经到账的资金是否开展了投资,有进入股市的吗?
于革胜:去年底,我们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选聘了首批基本养老金证券投资管理机构和托管机构,投资运营工作已经启动。
社保基金会将秉承市场化运营管理原则,以提高运营效率、有效控制风险、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审慎开展投资。发挥固定收益产品稳定收益的基础性作用,也要发掘权益类、股权类等多类资产中长期投资机会,开展多元化和市场化投资,努力提高投资收益。
南方周末:现在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金,除了16000多亿全国社保基金,还有受委托管理的基本养老基金,随着资金越来越多,在管理上会不会越来越难?
于革胜:钱越多,越难管理。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资本市场波动大,企业困难很多,在这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要想获得超过市场一般水平的超额收益,是有难度的。另一方面,投资运营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基金依照的法律规范、投资范围和监管规则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的投资运营管理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但我们仍然有信心,发挥好投资决策机制和投资运营上的优势,加强投资精细管理,防范好投资风险,努力确保基金安全,实现保值增值。
运行机制与市场有较大差距,人才流失严重
南方周末:全国社保基金加基本养老金,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亿,专业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用人需求?
于革胜:十多年来,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能取得较好的业绩,关键是我们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由于我们是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与市场投资机构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薪酬待遇上,因而近年来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个大的资产管理机构,没有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是不行的,要继续通过改革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要用事业留人,给优秀人才成长提供空间和平台。另一方面也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通过一些体制机制的改革,特别是对从事基金投资管理的一线业务人员,实施市场化管理,建立激励与约束相适应的制度,使我们的人才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南方周末:今年“两会”期间,有媒体报道称社保基金会要对整个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目前进行到什么程度了?
于革胜:社保基金会承担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地方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的投资运营职能,主要做的是投资运营管理业务,因而在管理体制机制上要适应市场资产管理的需要。社保基金会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还需要监管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将现有的与基金投资运营管理不相适应的地方理顺。
但是说实话,改革有个过程,想要一步到位是很难的。我们推进的改革,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把社保基金管理得更好,更安全,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给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