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横盘震荡近一个月后,伴随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沪深两市昨日高开高走,两市股指以几乎全天最高价收盘,并双双刷新今年以来反弹新高。与此同时,市场热情明显高涨,行业板块全线飘红,合计成交金额也明显放大。分析人士表示,指数在近3个月首度实现有效突破,但量能能否持续放大将成为春季行情能否延续的关键。
次新股“催化”春季行情
如果评选年初以来最火爆的投资主题,次新股板块无疑拥有众多拥趸。数据显示,深次新股(399678)指数自今年1月中旬以来累计涨幅接近20%。昨日,次新股板块再度爆发,两市上市一年以内的317只次新股中,仅有6只个股收盘下跌,板块个股平均涨幅近3.5%,近40只次新股报收涨停,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次新券商板块的贡献功不可没。昨日早盘,中原证券小幅高开后,在大量买单的推动下快速走高,股价在开盘后10分钟左右即被拉至涨停,并刷新其上市以来新高。受此带动,此前表现平平的券商股整体发力走高。截至收盘,28只上市券商股全线飘红,板块整体涨幅超过3%,其中3只券商次新股华安证券、中原证券、中国银河均以涨停报收,去年5月上市的第一创业大涨近7%。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游资仍是次新股背后最大的推手。以华安证券为例,多个近期活跃的游资席位亮相买卖前五席位,其中中泰证券武汉宝丰路营业部买入金额接近8800万元,高居买一位置。从历史数据上看,该席位今年以来较为精准地把握了次新股行情,曾多次现身张家港行、雄塑科技、翔鹭钨业等次新股的龙虎榜单。
上海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蔡钧毅表示,次新股无疑是本轮行情中较为明显的上涨主线,主要由于市场向来有炒新的惯例,且次新股上市后筹码极度分散,适合游资快进快出,进行轮番拉升。
不过,频繁活跃的部分次新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密切关注。根据张家港行最新公告,由于公司股价近期涨幅较大,且上市以来已5次达到深交所规定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标准,公司股票将于今日起停牌核查。
市场情绪明显回暖
在两市指数双双创出新高的同时,市场活跃度也有明显提升。昨日,两市合计成交金额约550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长超过两成,创下近期高值。其中,深市单日成交金额更是在今年以来首次突破3000亿元。
作为感知市场热度的风向标之一,新增投资者数量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市场活跃度。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今年春节以来,中国结算披露的每周新增投资者数量已实现连续五次环比增长,并创下去年8月以来的新高。
“近期主动来营业部开户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明显增加。”一位中型券商营业部投顾向记者透露,随着春节后市场整体回暖,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热情明显回升。他同时表示,其所在营业部不少客户在节后都有增加投资规模的行为,“部分客户将资金从数十万规模提升到百万级别”。
博致投资董事长陆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个城市近期推出限购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控有所收紧,部分资金被挤入股市的趋势再起。他认为,在市场资金充裕的背景下,行情有望持续,有色等资源股后市依然值得看好。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股市场仍以存量资金博弈为主,后续量能能否持续放大将成为行情能否延续的关键。某上市券商权益类投资负责人表示,从沪港通、深港通资金流向来看,资金持续南下趋势明显,包括公募、保险资金都在陆续购入基本面优秀、业绩持续增长的绩优股,这可能会给A股带来资金分流的担忧。
价值投资回归主流
事实上,除了次新股板块集体强势外,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业绩白马股今年以来也悄然走强,包括美的集团、恒瑞医药、福耀玻璃等在内的多只行业龙头股纷纷在近期创下股价历史新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个股在近年来均实现营收及净利润的稳定增长。
对此,广发证券策略团队表示,稳定增长的必需消费品对宏观经济的依赖程度最低,虽然消费龙头股的盈利增速并不高,但在宏观经济增长预期的不确定性面前,市场认为消费股这种盈利增长是最确定的,反而愿意对这种确定性给予“溢价”。
私募机构星石投资认为,目前A股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企业盈利,在宏观经济企稳、行业格局向好、企业投资和融资意愿增强的驱动下,经过短期休整的A股有望重回上行通道。
不过也有资深券商人士指出,在并购监管趋严后,企业通过外延并购做大的逻辑出现变化,中小创的公司如果没有强大的内生性增长,高估值将面临很大压力。此外,还要提防个股解禁压力和商誉减值的“地雷”。
具体配置方面,华东某券商资管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市场没有大的风险,阶段性看好主板,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和一些处于大周期底部的股票。
【内地资金南下寻宝 A股套路在港翻版】
港股市场投资生态发生改变 看不明白你就错过挣大钱
继追逐高折价H股、配置金融等大蓝筹股之后,内地资金南下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寻找被低估的内地优质企业,成为本阶段内地资金投资港股的新主线。长期以来,由于上市公司结构和投资者结构不匹配、外资机构没有真正理解内地公司,导致很多港股上市的内地公司估值水平很难突破15倍市盈率的上限,一些在港上市的内地优质企业因不堪忍受股价长期被严重低估而计划回归A股,有的甚至在H股退市。内地资产由内地资金来定价,长期被冰封的中资中小盘港股,正在迎来更懂他们的内地投资者。
【沪指站上牛熊分界线 能否加仓?】
沪指第6次站上牛熊分界线,是牛市的先兆,还是中级反弹?
昨日沪指站上了牛熊分界线,但随后几天需要看待向上突破牛熊分界线的有效性,一般来说,起码站在牛熊分界线之上5天以上的,突破幅度也得3-5%吧,最好还有一个回踩确认突破,还有就是需要成交量的配合,如果老是在2000亿的成交量,沪指要想继续走高也是有难度的。去年11月29日,沪市放出3481亿元的成交量,当时的点位是3300点,如果沪指要超越这个点位,那么成交量要大于3481亿才行。
如果是价值选股的话,第一,最好选上波牛市涨幅不大的个股;第二,最好去选那些目前市场预期不高的行业和个股,这样要安全一些,如果发生了超预期的利好的事情,反而能够获得额外的惊喜;第三,由于市场个股分化加大,去选那些公司未来发展确定性高的品种,这样风险更小。
【机构视点】
民族证券:震荡向上趋势初步确立
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走暖、上市公司的业绩改善、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场外资金将在市场震荡过程中逐步进场,A股市场中期震荡向上趋势已初步确立。短期来看,虽然指数3300点上方压力重重,但市场将以“进二退一”的节奏尝试突破。
中航证券:多头力量出现发酵 次新股行情值得关注
敏感变盘期市场选择向上,但这不能说股指就此开始持续飙升,震荡格局依然是大概率,但次新股持续活跃则应该是常态。
国信证券:短期内结构性行情仍将继续
短期策略上,建议中等仓位,主要是中期持股的需要。在仓位管理上,有句经典经验可以参考:“轻仓博长,重仓博短”。长期来看,短线收益很难跑赢大趋势带来的收益。如果重仓,很难做到长期持有,而且风险较大。只有精选个股,仓位合理,才能穿越震荡。美元加不加息,国内经济复苏是否稳固连续,市场会对这些因素所产生影响的认识产生分歧,一旦市场发生调整和偏离,结构性机会往往就会增多。
光大证券: “春季躁动”渐入尾声
随着“春季躁动”渐入尾声,其市场观点从乐观转为谨慎,A股将面临类似2010年~2011年的“滞涨”压力。核心逻辑是利率水平居高难下,市场整体估值面临压力,逐步见顶的盈利增速难以对冲。建议利率压力有效缓解、估值安全边际重建之前,保持中性仓位,以等待更好的投资时点。
长城证券:上证指数有望向3300点进发
美联储加息后石油价格有所反弹,逢低可布局石油,中长期或涨至60美元以上。此外,黄金价格处于近期低位,未来美元走弱时是最值得配置的资产,值得关注。对于A股来说,上证指数站上3200点后,有望向3300点进发。
【市场机会】
279只强势股创出年内新高 三维度解读资金博弈焦点(名单)
昨日,279只个股更是在盘中创下年内新高(剔除昨日首发上市新股),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在创新高个股中有43只个股涨停,其中,次新股表现活跃,上述个股中有34只次新股昨日实现涨停,其余9只涨停股分别为:维格娜丝、特一药业、远大智能、荣之联、宁波东力、北辰实业、中昌数据、厦门港务以及中兴通讯。
QFII重仓股年内浮盈6.42亿元 连续5个季度坚守10只个股
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披露已进入高峰期,每年此时,投资者除了关注上市公司业绩和经营情况等,对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变动情况也很感兴趣。作为长期机构投资者,QFII(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举动更是备受关注。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6日,已有411家公司公布去年年报,33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身影。其中,去年四季度新进13家公司、增持9家公司、减持4家公司、7家公司持股数量未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