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证券记者 王雅乐
在“裸条”、“暴力催收”、“超高滞纳金”、“超额授信额度”等乱象持续爆发后,备受争议的校园贷也迎来了最强监管。重拳出击下,许多网贷平台选择放弃这块“肥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共有47家平台退出校园贷市场,目前全国有74家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
疯狂的校园贷
学生群体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却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随着2013年7月第一家互联网校园借贷平台的出现,资本看到这片蓝海,校园贷由此开启了其野蛮生长之路。有统计显示,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到2016年规模已突破800亿元。
在南京仙林某高校就读的大四学生张彤彤(化名)告诉《金证券》记者,“大二的时候体验过几次校园贷,的确很方便,只要提供身份证、所在学校等信息,几分钟就能完成在线审核,然后就可以贷款随意花了。我当时想出去旅游,就在网上贷了3000元。第一次申请现金贷款是免息的,后来我又用过几次,利息就高了,按月或者按日计算,一笔1000元的借款一个月的利息大概几十元。”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校园贷平台一般提供两种消费金融产品服务,一个就是张彤彤口中的“随意花”,即现金贷业务,一般采用等额本息分期还款方式,借款金额500-10000元不等;另外一种就是基于场景进行的消费分期,即选择好产品然后进行分期偿还,提供此类产品服务的平台多以分期平台为主,提供的消费分期产品也较为多样,有3C数码产品、培训以及美容等产品。
缺陷的商业模式
校园贷迅速发展,与之相伴的虚假宣传、变相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乱象也愈演愈烈。
“校园贷频频发生问题,在于商业模式的缺陷”,一位网贷行业研究员告诉《金证券》记者,“只解决了资金流出的问题,却不能保证资金的回收。大学生贷款一是没有什么可以抵押,二是没有经济收入,必然会造成坏账问题,最后这部分风险都转嫁到父母身上。而平台因为存在很高的坏账率以及高昂的运营成本,势必会提高贷款利率。据我了解,现在有的平台年利息甚至高达30%以上,学生一旦无力还款,平台就通过催收公司来催款,什么手段都会使,各种暴力催收最终会酿成悲剧。”
平台数急速下降
2016年4月,银监会和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随后各地也陆续出台规范校园贷的政策和相关文件。层层监管下,开展校园贷业务的平台数急速下降。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市场,其中28家选择停业关闭网站,占停业及转型总数的60%;有19家平台选择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占比为40%。目前全国共有74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贷平台。
南京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葛和平向《金证券》记者表示,“大学生消费金融是一个有前景的市场,但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的校园贷平台必须尽快规范、出清。如果仅靠一张身份证就能通行,危险系数很高,对金融公司来说,提供校园贷业务应该规范化而不是简约化,要保证信息透明。其次,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理性,贷款未必用于自身生活或学业发展,这方面学校家庭也需要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