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核查,让每条路纤毫毕现;灾害应急决策,虽隔千里如在眼前;监测大桥形变,毫米位移尽收眼底……遥感卫星,业内俗称为“天眼”,平时看似遥远的高科技,如今正在融入交通运输行业各个领域。
日前召开的交通运输部军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迈进。
“遥感是军民两用技术,通过军民融合示范项目的牵引,现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特别是精准化交通扶贫、计划执行情况评估、建设监管和灾害应急等方面,是‘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抓手,是交通运输行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交通运输军民深度融合的直接体现。”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曹德胜说。
“天眼”助力交通精准扶贫
“湖南的扶贫地区大多是地形复杂的山区,核查、统计这些地区的道路通达情况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有了卫星遥感技术,这块短板补上了。”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舒行钢告诉记者,技术创新应用带动了农村公路和交通扶贫的管理、机制创新,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智慧交通”。
农村公路建好后的安全运营,依然需要卫星遥感技术支持,所以下一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将根据需求,继续发现和挖掘卫星遥感技术在公路养护、运营方面的功能。
据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介绍,“十三五”期间,该中心将配合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采集和更新保障机制,研发相关核心技术,实现对农村公路的规划、计划审批及建管养全过程监管等功能。
同时,湖南还将研究完善遥感核查系统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整合,确保关键数据的准确性,实现信息数据定期更新。湖南还计划通过建立公路基础数据采集和更新的创新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及三维地形建模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深层次应用。
“千里眼”勘察灾情
每当灾害发生,人们最关心的是受灾地区的情况如何,道路是否通畅,保障救灾物资和受灾群众的运输与转移,遥感技术可以第一时间让这些疑问得到解答。
据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介绍,通过遥感技术生成的有关灾害专题信息、救援前线辅助信息,可为领导指挥提供决策支持。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在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以及甘肃定西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开展了相关交通应急监测工作。
2016年8月初,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应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要求,先后开展了河北省、湖北省、安徽省和湖南省基于遥感技术的重点道路灾毁评估工作。其中在河北省道路水毁调查方面,形成了6类灾毁调查结果、24份专题成果和1套公路水毁影像特征库。在湖北省、安徽省和湖南省道路水毁调查与核查方面,监测了18条国省干线,对46个灾毁路段的位置、规模、类型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经交通运输部公路水毁调研组现场比对,结果真实可靠。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介绍,利用遥感技术还可一次性对近千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形变监测,精度可达到毫米级,能有效监测公路、铁路、高边坡、桥涵、隧道等变化状态,分析变化趋势,实现灾害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多技术融合提供多元化服务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交通运输部将高分遥感应用示范作为“十三五”重点工作进行推动,目前正在开展行业应用的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指导相关标准和技术研究。
目前,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正在开展农村公路调查与核查等10多个标准研究工作,力争通过标准规范技术使用规程,引导行业用户逐步接受认可遥感技术手段。
同时,交通遥感示范应用范围和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扩大应用范围,开展中央投资资金执行效率评估、灾害监测和路网数据动态更新等遥感应用,并积极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选择“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和沿边大通道开展遥感应用。
“多技术的融合,是今后交通遥感技术应用的必然趋势。”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遥感创新团队负责人罗伦介绍,遥感技术与卫星导航技术、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术的融合,可满足用户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大范围、精细化的实时动态监测管理需求,大幅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服务能力。
编辑:刘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