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就“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图为记者会现场。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孙韬 摄
中国工商报记者:现在有一些企业反映自己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往往是一时疏忽,没有及时进行年报,主观过错并不大。但是进入这个名录以后,企业贷款、招投标、签合同,乃至企业主个人出行、买房买车、子女上学都会处处受限,感觉惩戒范围太宽,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一些阻碍。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情况,下一步对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有何考虑?谢谢。
张茅: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让我感觉比较欣慰,我觉得我们信用体系开始发挥作用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有时候看起来企业过失不大,年报当中漏报了什么,错报了什么,少报了什么,但是就会成为你的不良信用记录。这样对企业来说,可能会觉得有点委屈了,冤枉了,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讲,做企业跟做人一样要诚信,不能有半点的闪失。当然也可以有挽回措施。我们都有规则的,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移除。但是你进入系统以后就会受到限制,这正是我们想达到的目的。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社会信用体系总是说的现在开始找到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也起到了一些约束作用。
下一步要改进的是经营异常名录,包括我们说的严重违法名单,所谓“黑名单”,要进行综合,不能仅仅是三年经营异常名录不移除,就会进入“黑名单”。反过来,假如说企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出现了伤亡人数,不进入“黑名单”行吗?所以,我觉得不是工商系统,是整个国家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出现了生产安全事故,出现了大的违规问题,诈骗了,拖欠银行的钱不还了等,都要进入“黑名单”。现在大家都讲“黑名单”,究竟到什么程度进入到“黑名单”,这其实是很难界定的问题。一次、两次、五次,都是相对的,所以我说现在采用写实的办法,就是把你一次一次违规的都给记录在案,由市场去评定,由消费者去评定,由和你进行交易的人去评定,由银行去评定。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就是说,让大家去评这个企业,还敢不敢跟它交易,还敢不敢给它贷款。包括现在“两会”,我看到有一些地方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由于信用问题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他有不良记录,不能当选政协委员和人民代表。但是还有机会,你可以对自己纠正、修复。这个系统的作用应该越来越大。当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都进入信用信息系统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进入公平竞争、良好秩序的时代,假冒伪劣、商标侵权、侵犯消费者的权益等问题才能够大量减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