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内功 提升中介机构服务质量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总体看,证券和基金行业资本充足,防范风险及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2017年证监会将以规范投行类业务为抓手,全面落实承销保荐责任,防止病从口入,提升中介机构自身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
行业竞争力待提升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12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5.8万亿元,净资产1.6万亿元,并购资本1.47万亿元,去年全年净利润达1234亿元。基金公司109家,总资产1700多亿元,净资产1100亿元。证券和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达43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超9万亿元,私募资管产品为30多万亿元。
“作为资本市场非常重要的中介机构和资产管理机构,近年来证券、基金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时有一些新的进展。”李超表示,2016年证券公司为总计7.5万亿元股票、股权、债券等融资提供了专业化服务。
李超同时表示,我国证券基金行业发展水平、质量与经济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协调,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明显。一是行业经营理念仍存偏差,部分机构存在片面追求规模、追求短期效益,但主业不强、不精。二是合规风控的基础不牢,有的还未达到全覆盖,或者说风控合规形同虚设。近几年“飞单”、内幕交易、“老鼠仓”虽大幅度减少,但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形象和声誉。三是勤勉尽责仍不够。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承担的是为投资者管理资产、管理财富的责任;证券公司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资本市场输送质优产品。这方面行业确实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好资本市场“守门人”和融资“鉴证人”的作用。四是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方面也有差距,特别是目前还没有具备国际影响力、一流的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
练好内功打好基础
“2015年发生的股市异常波动,对整个行业有非常强烈的警示作用。这些机构2015年钱赚了不少,同比大幅增长,但行业声誉没有同步增长,甚至还有些不升反降现象。”李超强调,这些促使行业要认真反思,实际上不少行业机构也已在反思。股市的异常波动不仅对行业来说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实际上,对监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促使反思监管体制机制存在的不足,甚至包括监管理念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偏差。
中国证券报记者整理发现,去年以来,证监会密集出台了《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等多项规定,旨在防风险,提升行业竞争能力。
“2016年以来,证监会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理念,坚决回归监管本位,着力健全机构监管的规则体系,同时梳理和规范证券基金机构的业务体系,主动遏制行业盲目扩张、监管套利的倾向和势头,促进行业回归本原、聚焦主业。”李超表示,推动行业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以后不能仅靠监管部门来收拾、来处罚,自身要有这个动力来加强内控和合规。
数据显示,2016年证监会采取了200多项行政监管措施(不包括行政处罚),涉及几十家证券和基金监管机构,以及相关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也成为稽查执法的一大重点。比如,IPO欺诈发行及信披违法违规案件中的中介机构都被严惩或立案稽查。中德证券财务顾问业务未勤勉尽责案;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未勤勉尽责案;利安达会计事务所违法违规案成为2016年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
李超指出,2017年证监会在机构监管方面还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全面落实合规风控要求,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二是以规范投行类业务为抓手,全面落实承销保荐责任,防止病从口入,提升中介机构自身质量和服务质量,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三是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广大居民财富管理。同时,证监会将继续支持和鼓励那些经营较规范、能力较突出、内控较有力的行业机构,支持和鼓励他们打造功能齐备,具有核心竞争力,甚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